未结算工程如何处理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未结算工程的处理通常情况下要从两个角度来看, 从发包方或业主的角度来看,工程是否结算不影响工程的合法性,因为判断工程的合法性通常是以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为依据。虽然,未结算不影响工程的合法性,但是可能存在不能竣工验收,不能交付使用,这可能会影响业主的权利。为此,发包方或业主也应该及时结算,以免产生纠纷。 从承包方或施工人的角度来看,工程未结算会影响工程款的支付,对于承包方或施工人债权的实现存在障碍,资金压力会很大,为此,承包方或施工人应该积极主张要求发包方或业主进行结算,如果不配合结算,尽快提起诉讼,主张权利,当然在未移交工程的情况下,需要保护好完工工程,以免影响竣工验收和结算。
《建设工程价款结算暂行办法》第二十条 当事人对工程造价发生合同纠纷时,可通过下列办法解决: (一)双方协商确定; (二)按合同条款约定的办法提请调解; (三)向有关仲裁机构申请仲裁或向人民法院起诉。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最高院工程未完工,需要按实际损失赔偿或者支付违约金。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给对方造成损失的,损失赔偿额应当相当于因违约所造成的损失,包括合同履行后可以获得的利益,但不得超过违反合同一方订立合同时预见到或者应当预见到的因违反合同可能造成的损失。
起诉没结算工程款的流程如下: 1、受害人首先可以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交诉状,写明诉讼请求与收集到的证据; 2、被告人在收到原告诉状副本后,应当积极应诉; 3、法院判决之后,双方都应积极履行自身的权利义务。
-
工程款结算纠纷应该如何处理
1、工程价款结算应该按照合同约定进行办理。合同未作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的,应该依照相关规定与文件协商处理。 2、当事人对合同造价有争议无法协商解决的,可以通过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
2020.10.23 159 -
工程结算超出合同价如何处理
工程结算超出合同约定的价格,要根据实际施工的情况分析。 1.当事人对建设工程的计价标准或者计价方法有约定的,按照约定结算工程价款。 2.因设计变更导致建设工程的工程量或者质量标准发生变化,当事人对该部分工程价款不能协商一致的,可以参照签订建
2020.01.11 362 -
转包人不结算工程款如何处理
对方应该按约定及时支付相关款项,否则构成违约,可以根据合同的约定向对方主张支付工程款和违约责任。如果对方还拒不支付,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如果对方还拒不支付,可以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2021.04.12 244
-
未结算的工程如何处理?
未结算工程的处理通常情况下要从两个角度来看, 从发包方或业主的角度来看,工程是否结算不影响工程的合法性,因为判断工程的合法性通常是以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为依据。虽然,未结算不影响工程
2022-07-15 15,340 -
未结算的工程应该如何处理
未结算工程的处理通常情况下要从两个角度来看, 从发包方或业主的角度来看,工程是否结算不影响工程的合法性,因为判断工程的合法性通常是以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为依据。虽然,未结算不影响工程
2022-11-30 15,340 -
工程工程量未结算纠纷该如何处理
《最高人民法院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适用法律问题的说明》:第十六条,当事人约定建设工程的评价标准或评价方法,按约定结算工程价格。由于设计变更,建筑工程施工量或质量标准发生变化,当事人无法协商该部分
2021-10-27 15,340 -
工程尚未结算如何结算
未结算工程的处理通常从两个角度来看,从承包方或业主的角度来看,工程是否结算不影响工程的合法性,判断工程的合法性通常以建设用地计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计划许可证为基础。未结算不影响工程的合法性,但有可能不能
2021-10-20 15,340
-
01:20
拖欠工程材料款该如何处理拖欠工程材料款问题如何解决:1、要保留好所有的供货证据。2、及时请律师帮你起诉要钱。工程建设,是需要用到很多的材料的,然而有的时候进行工程建设购买材料时,有的人就用各种各样的借口搪塞材料出售人,拖欠材料款项,在这种时候一般都会选择提起诉讼维
3,787 2022.04.15 -
01:02
建筑工程合同纠纷如何处理建筑行业发展迅猛,随之而来的建筑工程合同纠纷案件也越来越多。建筑工程合同纠纷案件,法律关系复杂,存在许多的疑难问题。建筑工程合同纠纷发生的原因有很多,例如资质挂靠现象突出,非法转包现象突出,资金管理漏洞突出等。以挂靠产生的建筑工程合同纠纷为
947 2022.04.17 -
01:08
工伤如何处理工伤处理流程为: 1、当事人到市、县、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提出鉴定申请并填写工伤申请认定表,提交当事人在所在企业盖章同意伤者进行工伤认定和《工伤认定决定书》、完整的病历资料等材料; 2、由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审核。对于符合条件申请,鉴定委员会在
922 2023.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