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肇事逃逸行为的主观成因是什么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在理论根据上,逃逸之所以作为犯罪情节规定在交通肇事罪中,主要是因为,交通肇事罪本是过失犯罪,刑法对肇事人的处罚已相对其他故意犯罪的处罚要轻,如果交通事故发生后,肇事人不顾现场伤员或损坏的物品,逃离现场,或者简单对伤员或损坏物品做出处理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而司法机关对肇事人的处罚仍停留在过失的基础上,处以交通肇事罪基本刑,则将使肇事人在逃逸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主观恶性及社会危害性得不到刑法调控,罪刑相适应原则得不到贯彻。 其次,在现实根据上,逃逸所带来的必然是交通事故危害的进一步扩大和案件处理过程的延迟,必然会导致司法资源的极大浪费。只有将逃逸行为设置成交通肇事罪的加重情节,才能通过加重处罚的方式,宣告、警示肇事人不要就范,从而发挥刑罚的预防和教育作用。 第三,在义务来源上,《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明确规定,肇事人在发生道路交通事故后,首要义务是救助伤者,严禁肇事人在肇事后逃逸。那么,刑法在以人为本的大时代背景下,将逃逸作为交通肇事罪的加重处罚情节,其初衷也必然是出于对被害人权益的保护。 一是逃避法律追究 二是置被害人所受伤害等损害事实于不顾,逃避救助义务。 根据这两种动机,肇事人所表现出来的逃逸行为也应该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交通肇事后,肇事人为逃避法律追究,畏罪潜逃。 二是交通肇事后,肇事人置被害人所受伤害等损害事实于不顾,为逃避救助义务,逃离现场。《解释》将肇事人逃逸的主观动机限定为逃避法律追究,必将缩小逃逸的调控范围,是一种过度追求司法资源节约的表现。这种界定标准在司法实践中往往会形成这样的尴尬局面,交通事故发生后,肇事人更倾向于向公安机关报警,或者直接到公安机关投案,而漠视、回避对被害人的救助,从而使得被害人的损失进一步扩大,使已有的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交通事故肇事逃逸的主观动机一般是逃避抢救义务以及逃避责任追究。行为人在逃逸时明知自己的行为造成了交通事故的发生,并对逃逸行为有直接的故意。
交通事故肇事逃逸的主观动机一般是逃避抢救义务以及逃避责任追究。行为人在逃逸时明知自己的行为造成了交通事故的发生,并对逃逸行为有直接的故意。
-
-
什么行为是交通肇事逃逸的行为
交通肇事逃逸行为的情形主要有: 1、明知发生交通事故,交通事故当事人驾车或弃车逃离事故现场的; 2、交通事故当事人认为自己对事故没有责任,驾车驶离事故现场的; 3、交通事故当事人有酒后和无证驾车等嫌疑,报案后不履行现场听候处理义务,弃车离开
2020.10.14 234 -
什么行为是交通肇事逃逸的行为?
哪些行为属于交通肇事逃逸行为: 1、明知发生交通事故,交通事故当事人驾车或弃车逃离事故现场的; 2、交通事故当事人认为自己对事故没有责任,驾车驶离事故现场的; 3、交通事故当事人有酒后和无证驾车等嫌疑,报案后不履行现场听候处理义务,弃车离开
2020.07.07 172
-
交通肇事逃逸的主观方面是什么,交通肇事逃逸行为的认定标准是什么
主观方面主观方面即行为人的主观动机,交通肇事后逃逸的动机一般是逃避抢救义务以及逃避责任追究。这种动机是积极的心理活动。虽然交通肇事罪是过失犯罪,但仅就逃逸行为而言,具有直接的行为故意。因此只有行为人对
2022-03-18 15,340 -
不构成交通肇事逃逸行为的因素主要什么是的?
1、交通事故当事人对事故事实无争议,撤离现场自行协商解决,达成协议,并留下真实姓名、联系方式后,一方反悔并报案的; 2、交通事故当事人为及时抢救事故伤者,标明车辆和伤者位置后驾车驶离现场并及时报案的;
2022-06-12 15,340 -
交通肇事逃逸行为构成要件是什么,交通肇事逃逸行为
交通肇事后逃逸行为是一个主客观相一致的行为,即行为人除了必须具有逃逸的客观外在行为方式,同时还必须具有逃逸的故意,明知发生交通事故,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逸,表明逃逸行为的心态只能是故意,如果仅仅具备离开
2022-02-21 15,340 -
交通事故逃逸行为的主观方面是什么
所谓交通事故逃逸是指行为人在发生交通事故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为。主观上是为了逃避法律责任的追究。1.明知发生交通事故,交通事故当事人驾车或弃车逃离事故现场的;2.交通事故当事人认为自己对事故没
2022-03-13 15,340
-
02:04
什么情况是肇事逃逸行为可认定为交通肇事逃逸的情况有: 1、当事人明知发生了交通事故,却仍然驾车或者弃车逃离事故现场的; 2、当事人认为自己对交通事故没有责任,驾车驶离交通事故现场的; 3、当事人具有酒后驾驶和无证驾车等嫌疑,在报案后仍拒绝履行现场听候处理义务,擅
1,717 2022.05.11 -
01:28
交通肇事逃逸的处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相关规定,交通肇事逃逸的,应当以交通肇事罪论处。交通肇事罪的量刑有: 1、行为人由于交通肇事后逃逸致人死亡的,依法应当判处七年以上的有期徒刑。 2、行为人交通肇事后逃逸,有死亡2人以上或5人重伤以上负事故全部或者
1,394 2022.04.17 -
01:25
交通肇事逃逸怎么处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相关规定,交通肇事罪是指机动车辆驾驶人违反交通运输管理的规定,如酒后、吸食、无驾驶资格、驾驶安全驾驶机动车辆和驾驶校车或客运车超载,因而造成重大交通事故的行为,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交通肇事后逃逸的处罚方式是判
3,391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