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否逃避行政拘留的制裁?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1. 行政拘留难以逃避,当事人只能申请暂缓行政拘留。若被决定行政拘留的人抗拒执行并交纳保证金,暂缓行政拘留后,逃避行政拘留处罚的规定如下:对被决定行政拘留的人,由作出决定的送达拘留所执行。若当事人对抗拒执行,可以使用约束性警械。 2. 当相关的当事人违反我国的行政法律时,我国的行政管理部门有权利对其进行相应的处罚。当事人也可以缴纳相关的保证金,对行政处罚进行暂缓处理。依照我国的法律规定,若触发这类犯罪行为,相关当事人将面临相应的法律制裁。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一十六条 依法被关押的罪犯、被告人、犯罪嫌疑人脱逃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劫夺押解途中的罪犯、被告人、犯罪嫌疑人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行政拘留逃避会异地抓人,需要行政拘留的,只要符合法律规定,即使是跨省,公安机关也可以依法进行抓捕。抓人时需要当地公安机关配合,并持工作证和法律手续。 但是由于需要行政拘留的案件一般危害性较小,而异地抓人又存在一定难度,因此实践中可能不会进行异地抓捕。
逃避行政拘留不去的,会被抓捕。如果当事人对行政拘留的决定不服,那么可以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的,向公安机关提出暂缓执行行政拘留的申请。公安机关认为暂缓执行行政拘留不致发生社会危险的,由被处罚人或者其近亲属提出符合规定条件的担保人,或者按每日行政拘留二百元的标准交纳保证金,行政拘留的处罚决定暂缓执行。
-
逃避行政拘留不去会怎么样
会面临财产上的损失,也就是可能会被处以罚款,拘留的天数不会因此而改变,也就是说拘留的天数是不会变的,只会因为执意不去的行为,而可能会加重;并且相关部门会采取强制措施。
2020.10.11 320 -
逃避行政拘留处罚的人是否会被实施异地抓捕
逃避行政机关所作出的行政拘留处罚的违法行为人,是会被公安机关实施异地抓捕的措施的。根据我国《行政处罚法》的规定,行政处罚由违法行为发生地的行政机关管辖;同时也可以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具有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机关管辖。
2020.11.08 221 -
逃避行政拘留会怎样,有什么规定
我的回答是逃避行政拘留的后果就是被拘留的时间更长。 有可能还涉嫌妨害公务罪,本罪主观上限于故意,即行为人必须明知上述人员正在依法执行公务而加以阻碍,才能构成本罪。犯本罪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罚金。
2024.05.17 21
-
行政拘留如何逃避?
根据《拘留所条例》第十九条拘留所发现被拘留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建议拘留决定机关作出停止执行拘留的决定: (一)患有精神病或者患有传染病需要隔离治疗的; (二)病情严重可能危及生命安全的。 综上。如
2022-08-27 15,340 -
行政拘留人员逃避行政拘留决定的法律效力
根据法律规定,行政拘留是指公安机关依法对违反行政法律规范的人,在短期内限制人身自由的一种行政处罚。被处罚人对治安管理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但不允许逃避。我国现行的法律规
2022-03-22 15,340 -
行政拘留逃避会异地抓人吗
行政拘。逃避会异地抓人。需要行政拘留的,只要符合法律规定,即使是跨省,公安机关也可以依法进行抓捕。抓人时需要当地公安机关配合,并持工作证和法律手续,不过治安案件由于危害较小,所以实践中可能不进行异地抓
2024-05-03 15,340 -
逃避行政拘留的后果一般有哪些?
后果是被拘留的时间更长。有可能还涉嫌妨害公务罪,本罪主观上限于故意,即行为人必须明知上述人员正在依法执行公务而加以阻碍,才能构成本罪。犯本罪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罚金。
2022-08-02 15,340
-
01:00
行政拘留和治安拘留哪个严重行政拘留和治安拘留的含义相同,只是表述不一致。行政拘留指,公安机关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依法在一定时间内拘禁留置于法定处所,剥夺其人身自由的一种行政处罚方法。通常适用于严重违反治安管理,但不构成犯罪,而警告、罚款处罚不足以惩戒的情况。行政拘
5,332 2022.04.17 -
01:14
打架是刑事拘留还是行政拘留打架是刑事拘留还是行政拘留,具体要根据打架造成的伤情后果确定。情节较轻,一般是行政拘留。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可知,殴打他人的,或者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轻微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
11,543 2022.04.17 -
00:57
酒驾是行政拘留还是刑事拘留酒驾是属于行政拘留,如果出了事故犯了罪就是属于刑事拘留。根据法律规定,醉酒驾驶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
4,220 2022.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