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占用农用地罪的构成要件有哪些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一)标题。可写“关于×××(人)××××案的辩护词”。 (二)前言交代辩护人的合法地位。同时简要说明辩护人事前进行了哪些工作,如查阅案卷,了解案情,同在押的被告会见或通信等(多限于律师)。在前言的最后,可概括说明辩护人对此案件的基本观点。如认为公诉人指控被告的犯罪事实不能成立,或定罪不当,等等。 (三)辩护理由这是“辩护词”的主体部分,从事实上、从法律上、从被告的认罪态度上提出辩护理由。具体可从分析公诉人所提出的被告的犯罪事实是否能成立等方面提出辩护理由;或者运用法律定罪量刑上提出意见,针对起诉书中提出的罪名发表意见;认罪态度主要是根据党的“坦白从宽,抗拒从严”的政策,提出可以从轻的理由。 (四)结尾。归结辩护理由,提出有关判处被告的建议。 (五)写明辩护人姓名,并注明具体日期。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1)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的耕地管理制度。 (2)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土地管理法规,非法占用耕地改作他用,数量较大,造成耕地大量毁坏的行为。 (3)主体要件:本罪的主体既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单位。 (4)主观要件: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即明知占用耕地改作他用的行为违反土地管理法规,而且对于占用耕地改作他用会造成大量耕地被毁坏的结果也是明知的。
-
非法占有农用地罪构成要件
非法占用农用地罪构成条件为: 1、侵犯的客体是国家的耕地管理制度; 2、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土地管理法规,非法占用耕地改作他用,数量较大,造成耕地大量毁坏的行为; 3、主体既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单位; 4、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
2020.06.12 182 -
非法占用农用地罪犯罪构成有哪些
(1)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的耕地管理制度。 (2)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土地管理法规,非法占用耕地改作他用,数量较大,造成耕地大量毁坏的行为。 (3)主体要件,本罪的主体既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单位。 (4)主观要件,
2020.01.05 146 -
非法占用农用地罪犯罪构成有哪些
我国的刑法对非法占用农用地罪的构成要件作出了明确的规定。通常情况下,构成要件有以下三点:第一、客体要件是:国家对土地,特别是农用地进行保护的管理制度;第二、客观要件是:违反土地管理法规,非法侵占农用地,数量较大,造成大量农用地毁坏的行为;第
2022.04.12 597
-
非法占用农用地罪构成要件有哪些?
1.本罪的主体既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单位。 自然人非法占用耕地,主要是指凡年满16周岁,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实施了非法占用耕地行为的自然人。根据《土地管理法》第62条的规定,农村村民住宅用地,经乡(镇
2022-05-22 15,340 -
非法占用农用地罪的犯罪构成有哪些
非法占用农用地罪的犯罪构成 (一)客体要件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的土地管理制度。 作为一个古老的农业大国,农用地是我国最重要的自然资源。然而我国人均只有农用地约1.3亩,仅相当于世界人均农用地4.1亩
2022-03-15 15,340 -
非法占用土地罪构成要件有哪些
主体:非法批准征用,占用土地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即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以及《立法解释》规定的在各级政府中的主管人员,土地管理,城市规划等部门的工作人员。客体:本罪侵害的客体是国家土地管理、城市规划等机构的
2021-10-09 15,340 -
非法占用土地罪构成要件有哪些
非法占用土地罪的四个要件是: 1、侵权对象是国家土地管理、城市规划等机关的正常活动和其他国家机关的正常管理活动。 存在徇私舞弊、违反土地管理法规、滥用职权、非法占用土地等行为。 3、犯罪主体是国家机关
2021-11-23 15,340
-
01:05
非法占用农用地罪的司法解释
我国相关司法解释对非法占用农用地罪作出了下面几点规定: 第一,非法占用耕地“数量较大”,指的是非法占用基本农田五亩以上,或者非法占用基本农田以外的耕地超过十亩以上; 第二,非法占用耕地,“造成耕地大量毁坏”,指的是行为人非法占用耕地,以此来
8,411 2022.04.12 -
01:07
非法占用农用地罪量刑标准
根据《刑法》关于非法占用农用地罪的规定:单位或者个人违反土地管理法规,非法侵占林地、耕地等农用地,改变被侵占土地的用途,涉及面积或者数量较大的,且造成林地、耕地等农用地大量被损坏的,依法可被判处五年以下拘役或者有期徒刑,并处或单处罚金。 非
2,785 2022.04.17 -
00:49
非法集资犯罪构成要件有哪些
按照四要件构成理论,非法集资的构成要件有: 1、主观上出于故意。过失不可能构成这类犯罪; 2、主体可以是单位也可以是个人; 3、客体上侵犯违反了国家的金融管理秩序; 4、客观上实施了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行为。 需要注意的是,根据司法解释,违反
1,916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