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被恶意投诉怎么处理,法律上有哪些规定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如果企业认为确属故意恶意投诉、旨在诋毁企业声誉,可以以被敲诈勒索为由请求公安部门介入调查。如果恶意投诉是由同业竞争者发起的,企业可以向相关的主管部门汇报,寻求政府出面维持竞争秩序,恶意投诉人如果采取极端手段,在企业营业场所聚众闹事,严重影响企业经营的,企业也可以向公安部门报案,要求制止这种破坏生产经营秩序的行为。并且通过公安部门施压,要求投诉人通过有关法律程序解决纠纷。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三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警告或者二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一)扰乱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秩序,致使工作、生产、营业、医疗、教学、科研不能正常进行,尚未造成严重损失的; (二)扰乱车站、港口、码头、机场、商场、公园、展览馆或者其他公共场所秩序的; (三)扰乱公共汽车、电车、火车、船舶、航空器或者其他公共交通工具上的秩序的; (四)非法拦截或者强登、扒乘机动车、船舶、航空器以及其他交通工具,影响交通工具正常行驶的; (五)破坏依法进行的选举秩序的。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如果公司认为确属故意恶意投诉、旨在诋毁公司声誉,公司可以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公司在调查事件背景时,如发现这是一起有预谋的敲诈,公司有必要将证据收集起来,以被敲诈勒索为由请求公安部门介入调查。如果恶意投诉是由同业竞争者发起的,公司可以向相关的主管部门汇报,寻求政府出面维持竞争秩序。
独资企业公司法的规定是:1.国有独资公司章程由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制定,或者由董事会制订报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批准。2.国有独资公司不设股东会,由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行使股东会职权。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可以授权公司董事会行使股东会的部分职权,决定公司的重大事项,但公司的合并、分立、解散、增加或者减少注册资本和发行公司债券,必须由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决定。
-
法律规定外商投资企业法人有哪些
法律规定外商投资企业法人有: 1、法定代表人由董事长、执行董事或者经理按照公司章程的规定担任; 2、法定代表人应当登记确认; 3、法定代表人应当遵守社会公德、商业道德和诚信守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规定,公司从事经营活动,必须遵守法律
2022.04.17 1,006 -
投标恶意投诉处理办法
投标人和其他利害关系人认为招标投标活动不符合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有权依法向有关行政监督部门投诉。前款所称其他利害关系人是指投标人以外的,与招标项目或者招标活动有直接和间接利益关系的法人、其他组织和个人。
2020.09.26 260
-
企业被恶意投诉怎么处理
如果企业认为确属故意恶意投诉、旨在诋毁企业声誉,可以以被敲诈勒索为由请求公安部门介入调查。如果恶意投诉是由同业竞争者发起的,企业可以向相关的主管部门汇报,寻求政府出面维持竞争秩序,恶意投诉人如果采取极
2022-05-28 15,340 -
被恶意投诉企业怎么处理有没有法律依据
如果企业认为确属故意恶意投诉、旨在诋毁企业声誉,可以以被敲诈勒索为由请求公安部门介入调查。如果恶意投诉是由同业竞争者发起的,企业可以向相关的主管部门汇报,寻求政府出面维持竞争秩序,恶意投诉人如果采取极
2023-01-31 15,340 -
企业恶意投诉如何处理
如果企业认为确属故意恶意投诉、旨在诋毁企业声誉,可以以被敲诈勒索为由请求公安部门介入调查。如果恶意投诉是由同业竞争者发起的,企业可以向相关的主管部门汇报,寻求政府出面维持竞争秩序,恶意投诉人如果采取极
2022-05-17 15,340 -
被恶意投诉怎么处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活动投诉处理办法》(七部委11号令)等法律、法规及有关规章规定了投诉处理细则规定了投诉处理流程和不予处理的若干情形,但捏造事实伪造材料进行投诉、未按
2022-07-07 15,340
-
00:52
恶意投诉快递员有什么法律责任
恶意投诉,已属于侵犯他人名誉的范畴了。民事主体享有名誉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能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名誉是对民事主体的品德、声望、才能、信用等的社会评价。行为人为公共利益实施新闻报道、舆论监督等行为,影响他人名誉的,不需要承
3,521 2022.04.17 -
02:49
恶意诋毁他人名誉法律怎么处理
恶意诋毁他人名誉,是需要根据严重程度分别承担民事责任、行政处罚责任、刑事责任。 1、民事主体享有名誉权,可以要求对方进行消除影响,赔礼道歉等。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名誉是对民事主体的品德、声望、才能、信用等
31,606 2023.01.14 -
01:03
企业恶意拖欠工资怎么办
公司恶意拖欠工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支付劳动报酬、加班费或者经济补偿;劳动报酬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应当支付其差额部分;逾期不支付的,责令用人单位按应付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标准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用人单位拖欠或者未足额支
708 2022.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