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手房违约金合同过低如何处理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二手房合同中约定的违约金过低的,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申请适当提高违约金的数额。当事人以约定的违约金低于造成的损失为由请求增加的,应当以违约造成的损失确定违约金数额。 在二手房买卖中违约金数额可以按照下列标准计算: 1、逾期付款的,按照未付购房款总额,参照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金融机构计收逾期贷款利息的标准计算。 2、逾期交付使用房屋的,按照逾期交付使用房屋期间有关主管部门公布或者有资格的房地产评估机构评定的同地段同类房屋租金标准确定。
《民法典》第五百八十五条,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违约时应当根据违约情况向对方支付一定数额的违约金,也可以约定因违约产生的损失赔偿额的计算方法。 约定的违约金低于造成的损失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予以增加;约定的违约金过分高于造成的损失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予以适当减少。 当事人就迟延履行约定违约金的,违约方支付违约金后,还应当履行债务。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二手房合同中约定的违约金过低的,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申请适当提高违约金的数额。当事人以约定的违约金低于造成的损失为由请求增加的,应当以违约造成的损失确定违约金数额。 在二手房买卖中违约金数额可以按照下列标准计算: 1、逾期付款的,按照未付购房款总额,参照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金融机构计收逾期贷款利息的标准计算。 2、逾期交付使用房屋的,按照逾期交付使用房屋期间有关主管部门公布或者有资格的房地产评估机构评定的同地段同类房屋租金标准确定。
二手房违约金过低不能弥补违约带来的经济损失,法院在进行判决时会以违约金条款为依据,在其基础上进行相应的调整,违约金过低不能弥补损失时会增加相应的赔偿金额,过高时也会相应的减少。
-
违约金过低如何处理
违约金过高、过低的认定和处理违约金是指按照当事人的约定或者法律直接规定,一方当事人违约的,应向另一方支付的金钱。 1、约定的违约金低于造成的损失的,当事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增加;约定的违约金过分高于造成的损失的,当事人可以请求
2021.04.19 128 -
-
违约金过高或过低如何处理
违约金过高或过低处理: 1、约定的违约金低于造成的损失的,当事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增加; 2、约定的违约金过分高于造成的损失的,当事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适当减少。
2021.04.01 192
-
合同违约金过高或者过低如何处理
当事人以约定的违约金过高为由请求减少的,应当以违约金超过造成的损失30%为标准适当减少;当事人以约定的违约金低于造成的损失为由请求增加的,应当以违约造成的损失确定违约金数额。 从该条款规定可以看出,要
2022-03-24 15,340 -
违约金过低如何处理?
1.《合同法》第114条第2款规定:约定的违约金低于造成的损失的,当事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增加;约定的违约金过分高于造成的损失的,当事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适当减少;因此,主
2022-11-01 15,340 -
合同约定违约金过低如何办理?
1、约定的违约金低于造成的损失的,当事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增加;约定的违约金过分高于造成的损失的,当事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适当减少。 2、由此可见,当违约金过高或过低时,当
2022-11-03 15,340 -
合同中约定的违约金过高或过低如何处理
违约金过高的,当事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增加;违约金过低的,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适当减少。违约金的高低应由法院或仲裁机构被动审查。《民法典》第五百八十五条: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违约时,应
2021-11-08 15,340
-
01:16
合同约定违约金数额过高如何处理在当事人签订的合同中,如果合同约定的违约金过高,那么违约方就可以向法院又或者是仲裁机构,提出予以适当减少违约金的请求。一般来说,法院或者是仲裁机构会在综合考虑多方因素之后,对违约金予以适当减少,最终给出一个合理的违约金数额。需要注意的是,判
1,467 2022.04.17 -
01:31
如何处理二手房合同纠纷处理二手房合同纠纷的方法如下: 1、合同双方当事人如果在履行合同过程中出现了纠纷,首先应按平等互利、协商一致的原则加以解决。对于需债务人偿还债务而其一时又无力偿还的,可以采取分期偿还,实物抵债两种方式协商解决; 2、当事人可以通过和解或者调
529 2022.11.21 -
01:10
违约合同如何处理合同违约的处理办法为: 1、继续履行。即双方当事人签订合同后,一方当事人不履行合同,构成违约,另一方当事人可以依法要求对方承担继续履行合同债务的违约责任; 2、采取补救措施。双方当事人鉴定合同后,一方有违约行为,而合同中约定不明确无法判定违
3,361 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