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书面合同如何判断合同成立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无书面合同也可以判断合同成立,人民法院应当结合当事人之间的交易方式、交易习惯以及其他相关证据,对买卖合同是否成立作出认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第一条:当事人之间没有书面合同,一方以送货单、收货单、结算单、发票等主张存在买卖合同关系的,人民法院应当结合当事人之间的交易方式、交易习惯以及其他相关证据,对买卖合同是否成立作出认定。 对账确认函、债权确认书等函件、凭证没有记载债权人名称,买卖合同当事人一方以此证明存在买卖合同关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但有相反证据足以推翻的除外。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要约的法律效力是指要约生效后的法律后果。要约到达受要约人时生效。它依要约的形式不同而不同:口头要约一般自受要约人了解时发生法律效力;非口头要约一般要送达受要约人时发生法律效力。要约生效后,受要约人取得依照他的承诺而使得合同成立的法律资格。承诺的时间是指承诺的意思表示到达要约人支配的范围内时,承诺发生法律效力。承诺不需要通知,根据交易习惯或者要约的要求作出承诺的行为时生效。要约人发出要约,受要约人接受要约,双方达成合意,合同有效成立。
合同成立时间和方式根据订立合同的方式进行判断。以要约形式订立合同的,自要约到达受要约人时合同生效。一承诺方式订立合同的,根据交易习惯或者要约的要求作出承诺的行为时合同生效;采用书面形式订立的,自当事人签字盖章时合同生效。
-
如何才能判断合同成立
判断合同成立的方式有:以承诺形式订立的合同,自承诺生效时合同成立;采用合同书形式订立的合同,自当事人均签名、盖章或者按指印时合同成立。在签名、盖章或者按指印之前,当事人一方已经履行主要义务,对方接受时,该合同成立。 根据2021年生效的《中
2021.03.01 91 -
如何判断合同是否成立
如果采用合同书形式订立合同,在签字或者盖章之前,当事人一方已经履行主要义务,对方接受的,该合同成立。另外,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采用书面形式订立合同,当事人未采用书面形式但一方已经履行主要义务,对方接受的,该合同成立。
2021.04.20 126 -
如何判断合同成立的时间?
根据以下方式判断合同成立的时间: 1、采用合同书形式订立合同的,当事人均签名、盖章或者按指印时合同成立; 2、当事人一方通过互联网等信息网络发布的商品或者服务信息符合要约条件的,对方选择该商品或者服务并提交订单成功时合同成立。
2021.04.28 110
-
如何判断合同成立
判断合同成立的方式有:以承诺形式订立的合同,自承诺生效时合同成立;采用合同书形式订立的合同,自当事人均签名、盖章或者按指印时合同成立。在签名、盖章或者按指印之前,当事人一方已经履行主要义务,对方接受时
2022-06-05 15,340 -
如何判断合同成立?
合同成立时间和方式根据订立合同的方式进行判断。以要约形式订立合同的,自要约到达受要约人时合同生效。一承诺方式订立合同的,根据交易习惯或者要约的要求作出承诺的行为时合同生效;采用书面形式订立的,自当事人
2022-06-09 15,340 -
合同如何判断成立
判断合同成立的方式有:以承诺形式订立的合同,自承诺生效时合同成立;采用合同书形式订立的合同,自当事人均签名、盖章或者按指印时合同成立。在签名、盖章或者按指印之前,当事人一方已经履行主要义务,对方接受时
2022-06-06 15,340 -
该如何判断合同成立
合同成立时间和方式根据订立合同的方式进行判断。以要约形式订立合同的,自要约到达受要约人时合同生效。一承诺方式订立合同的,根据交易习惯或者要约的要求作出承诺的行为时合同生效;采用书面形式订立的,自当事人
2022-11-28 15,340
-
01:38
如何判断一份合同有效
要判断一份合同是否有效,需要从三个方面来确定:当事人的缔约能力,意思表示是否真实以及内容是否符合法律规定。只有有效合同,才能在诉讼中得到法律的支持。欠缺效力或者无效的合同,都是不能保障合同当事人权益。因此,要判断合同是否有效,应当注意以下要
2,279 2022.04.17 -
01:06
合同成立的时间如何确定
合同成立时间的确定方式如下: 1、承诺生效,在双方没有特别约定的情况下,承诺生效便意味着合同的成立; 2、当事人签字盖章,当事人采用合同书形式签订合同的,自双方当事人签字或者盖章时合同成立; 3、当事人签字确认书。 合同成立条件如下: 1、
538 2023.01.04 -
01:04
无效合同造成损失如何承担
无效合同造成损失的话,当事人可以请求有过错的另一方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另外需要注意,如果当事人对合同的无效事由也存在过错的话,当事人就应当减轻对方的相应赔偿责任。换句话说,为了贯彻公平的原则,有过错的一方当事人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如果双方都
1,495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