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对责任认定书不服怎么办?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27条、第28条分别规定了两种可以申请重新鉴定的情形: 1、当事人对人民法院委托的鉴定部门作出的鉴定结论有异议而且有证据证明其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 (一)鉴定机构或者鉴定人员不具备相关鉴定资格的; (二)鉴定程序严重违法的; (三)鉴定结论明显依据不足的; (四)经过质证认定不能作为证据使用的其他情形。 2、一方当事人自行委托有关部门作出的鉴定结论,另一方当事人有证据足以反驳的。 公安部《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交通事故当事人可以自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送达之日起3日内,向上一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提出书面复核申请。上一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自受理复核申请之日起30日内,对道路交通事故事实是否清楚、证据是否确实充分、适用法律是否正确、道路交通事故责任划分是否公正、道路交通事故调查及认定程序是否合法进行审查,并作出复核结论。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发生交通事故后,报警处理的话,交警部门会在出警后出具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这是后期赔偿的依据。但如果当事人对交警出具认定书不服,认为交警判责有失公允、乱判的,可以选择通过申诉、投诉的方式来实现权利救济。
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不服可以自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或者道路交通事故证明送达之日起三日内提出书面复核申请。当事人逾期提交复核申请的,不予受理,并书面通知申请人。
-
对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不服怎么办?
当事人对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不服的,可以自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或者道路交通事故证明送达之日起三日内提出书面复核申请。同一事故的复核以一次为限。作出道路交通事故认定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自收到复核申请之日起二日内将复核申请连同道路交通事故有关
2020.06.04 265 -
对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不服怎么办?
当事人对道路交通事故认定或者出具道路交通事故证明有异议的,可以自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或者道路交通事故证明送达之日起三日内提出书面复核申请。复核申请应当载明复核请求及其理由和主要证据。
2020.09.06 291 -
对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不服
对事故认定书不服的,不能提起行政诉讼。交警部门出具的交通事故认定书,属于《民事诉讼法》中证据规定的“鉴定结论”,一般具有较高的权威性、科学性和严肃性。
2020.08.17 431
-
不服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怎么办?对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不服的怎么办
交警是没有判决权,只有法院的法官有判决权。根据你的咨询,可以理解为”对交警作出的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不服,怎么办?一、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只是技术文书,并没有规定权利和义务。该文书是公安机关对当事人之间
2022-03-06 15,340 -
交通事故认定书对责任认定书不服怎么办
(一)、对事故责任认定书不服的当事人不能提起行政诉讼,因为交通事故认定书是作为处理交通事故的证据,不是行政行为,不能申请行政复议,也不能提起行政诉讼。 (二)、不过,可以向上级交警部门申请复核,在复核
2021-03-31 15,340 -
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对责任不服怎么办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27条、第28条分别规定了两种可以申请重新鉴定的情形: 1、当事人对人民法院委托的鉴定部门作出的鉴定结论有异议而且有证据证明其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一)
2021-03-29 15,340 -
对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不服,怎么办?
对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不服怎么处理: (一)对交通事故认定当事人不能提起行政诉讼; 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3条的规定:“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根据交通事故现场勘验、检查、调查情况和有关的检验、鉴定
2022-03-25 15,340
-
01:21
不服交通事故责任认定怎么办
发生交通事故后,如果报警的话,交警部门都会出具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当事人可以根据责任认定书请求对方赔偿。但是,如果当事人不服交警出具的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认为交警存在乱判责任、甚至徇私枉法的行为,就可以选择申诉或者投诉的方式,实现权利的救济
4,576 2022.04.17 -
01:10
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丢了怎么办
没有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是可以向公安机关进行反应的。确实需要进行检查鉴定的,应该要自检验报告或者是鉴定意见确定之日起五日内制作道路交通事故鉴定书,交警部门不能作出交通事故认定的,当事人是可以在民事赔偿案件中向法院提供当时交通事故的事实证据等
2,199 2022.04.15 -
01:19
对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有异议该怎样办
对于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存在异议的,有以下处理方法:1、向作出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的交管部门的上一级公安机关交管部门申请复核。2、在交通事故后续诉讼中向法院证明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认定错误。3、向纪检监察部门请求救济。4、通过信访维权。第1、2项
4,097 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