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局工伤赔偿时间一般要几个月才可以拿到赔偿款?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1.首先要到当地劳动部门申请工伤认定,这是所有问题的前提,不申请工伤认定,就无法通过工伤获得赔偿,如果单位不申请的话,职工个人就必须在受伤之日起一年内申请; 2.如受伤被认定为因工受伤,拿到有劳动部门出具的工伤认定决定书后,医药费由用人单位全额垫付,停工留薪期内(工伤治疗、康复期间)工资按原待遇发放。停工留薪期内需要护理的由单位负责、住院期间伙食补助费按由工伤职工所在地标准发放; 3.等伤情稳定后可以申请劳动能力鉴定,鉴定工伤等级,然后按照伤残等级计算伤残赔偿数额; 4.如果用人单位不履行上述的义务,工伤职工可以到当地劳动监察大队投诉或直接去劳动仲裁委员会提请仲裁申请,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有什么不明白的,可以直接拨打12333咨询一下当地劳动部门。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工伤赔偿一般是需要一年左右才能够拿到手中的。但这一年的时间只是作为大概的参考,因为无法确认在工伤认定和申请工伤赔偿的这些环节当中可能还会发生争议的。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需要暂停工作接受工伤医疗的,在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伤情严重或者情况特殊,经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不得超过12个月。
-
工伤赔偿一般多久可以拿到
这个问题比较复杂,正常情况下,缴纳过工伤保险的,职工在工伤医疗终结后,由单位凭其《工伤认定书》、医疗单据以及相关资料送社保部门申报工伤待遇。一般从单位或个人申请之日算起,劳动部门15日内审核材料,60日内作出工伤认定,20日内送达,按规定期
2020.01.12 134 -
工伤赔偿款一般发下来要多久才能拿到
工伤认定之后一般在一到六个月的时间内能拿到赔偿。工伤鉴定后工伤保险基金应当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这部分费用在完成工伤鉴定,申请工伤保险基金支付费用后,一个月左右可以到公司账户,然后员工具体多久拿到赔偿,取决于公司的效率。
2020.01.01 128 -
工伤赔偿多长时间才能拿到
工伤保险赔偿三个月才能拿到。工伤认定之后,向待遇核算机构提交完整的材料之后三个月内才能拿到赔偿。在工伤发生之后单位应该在30天内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单位没有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工伤职工或者是其直系亲属、工会组织在事故伤害发生
2020.06.20 352
-
工伤赔偿一般是几个月可以拿到赔偿金
一、双方协商解决的话,协商后就可以要求用人单位支付工伤待遇,那么很快就可以拿到; 二、如果协商不成,用人单位拒绝支付工伤待遇。那么快的话需要2、3个月,慢的话可能拖延2年以上。 如果用人单位拒绝支付工
2022-06-27 15,340 -
车祸骨折一般要几个月才能拿到赔偿
这个要看伤后恢复情况,一般在5-10个月。具体以医院的诊断证明或者司法鉴定机构鉴定为准。交通事故赔偿一般包括以下项目:受害人受伤未致残的,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交通费、住宿费、住院伙食补助费、必要的
2022-03-12 15,340 -
工伤赔偿一般要多长时间才能拿到
工伤至少要一年之后能拿到补偿。一般从单位或个人申请之日算起,劳动部门15日内审核材料,60日内作出工伤认定,20日内送达,按规定期限的上线计算是95天。经过治疗伤情稳定后才能做鉴定,一般要在6个月左右
2022-06-05 15,340 -
工伤赔偿金一般多久才可以拿到
一般仲裁在3个月左右。如构成伤残的,劳动关系继存期间可获社保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劳动关系解除后可获社保支付医疗补助金、单位支付就业补助金。工伤医疗费用由社保或单位全部承担,工伤治疗的康复期间工资照发
2022-03-29 15,340
-
01:04
六级伤残赔偿几个月
六级伤残赔偿几个月,需要看当事人被评定的伤残等级,由此来定。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六级伤残的,享受以下待遇: 1、从工伤保险基金按伤残等级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六级伤残为16个月的本人工资; 2、保留与用人单位的劳动关系,由用人单位安排适当工
1,535 2022.04.17 -
01:23
工厂倒闭工伤赔偿还能拿到吗
工厂倒闭工伤赔偿还能拿到。公司在破产时,虽然已经资不抵债,但是公司欠下的工伤赔偿金在第一清偿顺序,故此只要工伤赔偿的金额不是十分的大,此时即使公司已经濒临破产,或者是已经进入破产程序,此时职员的工伤赔偿金也依旧可以获得。工伤索赔的赔偿项目有
3,416 2022.05.11 -
01:09
工资拖欠一个月怎么赔偿
工资拖欠一个月是否可以获得赔偿,需要根据处理结果来定。处理方法如下: 1、沟通协商解决。不管是在职还是离职,不管是无故拖欠工资还是不发工资,都应先通过正常的渠道,与公司主要负责人进行沟通协商,弄清楚拖欠或不发的原因,再选择合理的方法去处理;
4,903 2022.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