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定泄露公民个人信息罪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邮政工作人员私自开拆或者隐匿、毁弃邮件、电报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犯前款罪而窃取财物的,依照本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的规定定罪从重处罚。 国家机关或者金融、电信、交通、教育、医疗等单位的工作人员,违反国家规定,将本单位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出售或者非法提供给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编者备注:本条是出售、非法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罪,注意,本条有犯罪主体限制,必须是以上条文中规定的相关单位或相关单位的工作人员,这个是跟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的主要区别点。)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泄露公民个人信息罪的判定:向别人出售或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的,处有期徒刑三年以下、拘役,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有期徒刑三年以上七年以下,罚金;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取得的公民个人信息,出售给别人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以其他方式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根据《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一规定,泄露公民个人信息罪,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将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出售或者提供给他人的,依照前款的规定从重处罚。 窃取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的,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 单位犯前三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各该款的规定处罚。
-
在我国如何判定泄露公民个人信息罪
根据法律规定,在我国被判定为泄露公民个人信息罪的情形是指行为人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情形,该行为构成刑事犯罪,需要承担刑事责任。
2020.06.18 144 -
泄露个人信息如何定罪
泄露个人信息的定罪标准:如果行为人违反国家有关规定,以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的方式泄露个人信息,且情节严重的,或存在窃取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的行为,即可定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
2020.02.19 160 -
泄露公民个人信息罪
泄露公民个人信息罪一般情况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网络服务提供者不履行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经监管部门责令采取改正措施而拒不改正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2020.03.15 687
-
泄露公民个人信息罪
1、你说的罪名是刑法修正案最新规定的罪名叫:泄露公民个人信息罪 2、原文“国家机关或者金融、电信、交通、教育、医疗等单位的工作人员,违反国家规定,将本单位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
2022-03-17 15,340 -
泄露公民个人信息罪如何量刑?
国家机关或者金融、电信、交通、教育、医疗等单位的工作人员,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
2022-08-11 15,340 -
泄露个人信息罪如何判刑
关于您问的泄露个人信息罪量刑标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七)》第二百五十三条规定“国家机关或者金融、电信、交通、教育、医疗等单位的工作人员,违反国家规定,将本单位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获
2022-08-12 15,340 -
泄露公民个人信息罪从犯如何从重判
1.国家机关或者金融、电信、交通、教育、医疗等单位的工作人员,违反国家规定,将本单位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出售或者非法提供给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
2022-06-03 15,340
-
01:13
泄露个人信息罪怎么判刑
公民个人信息,一般是指以电子或者其他方式记录的,能够单独或者与其他信息结合,识别特定自然人身份或者反映特定自然人活动情况的各种信息,包括姓名、身份证件号码、通信通讯联系方式、住址、账号密码、财产状况、行踪轨迹等。泄露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有
729 2022.04.17 -
00:57
泄露个人信息罪量刑标准
根据我国刑法的相关规定,泄露个人信息罪的量刑标准为:国家机关或者电信、金融机构、教育单位等工作人员,违反了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在本单位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的过程中获得公民的基本信息,出售或者非法提供给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
2,945 2022.04.17 -
01:06
个人信息泄露怎么处理
当个人信息发生泄漏后,受害人应到懂得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具体可以通过以下三种方式: 1、当公民发现自己的个人信息遭到泄漏,可以要求网络服务提供者或者侵权人删除自己被泄露的私人隐私信息; 2、可以向有关的执法部门、当地的公安机关、消费者协会或
28,742 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