丈夫给妻子出具的欠条是否有法律效力,法律的规定是什么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夫妻之间订立借款协议,以夫妻共同财产出借给一方从事个人经营活动或者用于其他个人事务的,应视为双方约定处分夫妻共同财产的行为。该借款协议有效,离婚时可以按照借款协议的约定处理。 但夫妻间的戏谑行为,并非当事人的真实意思表示,比如因家务辛苦费等所签订的借款协议、借条等,多为夫妻之间的玩笑,并非真正的债权债务往来,对于此类借款协议应当认定无效。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解释(一)第八十二条,夫妻之间订立借款协议; 以夫妻共同财产出借给一方从事个人经营活动或者用于其他个人事务的,应视为双方约定处分夫妻共同财产的行为,离婚时可以按照借款协议的约定处理。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有效。只要欠条内容不违反现行法律法规,是双方真实意愿,就是合法有效的并且有用的。婚姻存续期间的财产协议是法律支持的。相关法律规定夫妻可以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归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只要借据饿内容不违反现行法律法规,是双方真实意思表示。约定应当采用书面形式。
婚姻关系中夫妻之间的欠条有法律效力。虽然发生在夫妻关系存续期间,但欠条的性质属于民法上的合同,是双方当事人意思自治的结果,所以只要是双方真实意思表示,且内容合法欠条就是有效的。
-
夫妻间打欠条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夫妻关系存续期间,双方对夫妻共同财产未作特别约定时,夫妻中的一方向另一方借款,应推定该借款来源于夫妻共同财产。夫妻之间订立借款协议,以夫妻共同财产出借给一方从事个人经营活动或用于其他个人事务的,应视为双方约定处分夫妻共同财产的行为,离婚时可
2021.04.26 169 -
夫妻之间打的欠条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欠条只要是双方真实意思的表示,有借款事实,就具有法律效力。但在夫妻关系存续期间一方主张债权的,夫妻一方请求分割共同财产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但有下列重大理由且不损害债权人利益的除外: (一)一方有隐藏、转移、变卖、毁损、挥霍夫妻共同财产或者
2022.11.16 141 -
夫妻之间写欠条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夫妻双方有民事行为能力,欠款合同是双方自愿签订的,合同内容不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和公序良俗的,就具有法律效力。不因二人是否结为夫妻或者离婚而有所变化。
2021.03.05 175
-
丈夫给妻子出具的欠条是否有法律效力
夫妻之间订立借款协议,以夫妻共同财产出借给一方从事个人经营活动或者用于其他个人事务的,应视为双方约定处分夫妻共同财产的行为。该借款协议有效,离婚时可以按照借款协议的约定处理。 但夫妻间的戏谑行为,并非
2022-11-14 15,340 -
请问妻子给丈夫的法律是否有法律效力
婚姻关系当事人既是夫妻感情的呵护者,也是婚姻利益的维护者。《婚姻法》第4条规定,夫妻之间有相互忠实的义务;第19条规定,夫妻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财产以及婚前财产的约定,对双方具有约束力。保证书中关于
2022-10-29 15,340 -
丈夫给妻子写欠条有法律效力吗
夫妻之间订立借款协议,以夫妻共同财产出借给一方从事个人经营活动或者用于其他个人事务的,应视为双方约定处分夫妻共同财产的行为。该借款协议有效,离婚时可以按照借款协议的约定处理。 但夫妻间的戏谑行为,并非
2023-05-10 15,340 -
妻子代替丈夫签的合同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1、经授权妻子代替丈夫签的合同具有法律效力。 2、丈夫授权妻子代签的、或丈夫虽不知情但事后仍对该合同进行追认的,代签合同应当认定为有效。 3、妻子未经丈夫授权及追认用其名义签订合同、合同对丈夫不发生法
2022-11-02 15,340
-
01:07
我国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法律是我国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法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序言,宪法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了中国各族人民奋斗的成果,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
14,564 2022.04.17 -
01:12
居间合同是否具有法律效力居间合同是否具有法律效力,不能一概而论,因为居间合同属于合同的性质,当居间合同符合合同有效的条件时,便具有法律效力,反之则无。需要注意的是,《民法典》并未明文规定居间合同,但是在第九百六十一条中规定了中介合同,而居间合同又称中介服务合同。根
2,472 2022.04.17 -
01:15
法律规定协议解除的效力是什么样的在我国,合同双方当事人解除合同的方式,就包括了协议解除以及法定解除两种类型。协议解除主要是指,双方当事人通过协商的方式,或者根据事先约定的条款,结束合同法律关系的行为。协议解除主要涉及的法律,就包括了我国的合同法以及最新出台的民法典。民法典
1,303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