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民事民事责任能力界定范围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根据公民的年龄和精神状态来划分民事责任能力,分为以下几种: 第一种是具有完全行为能力的人。 十八周岁以上的自然人为成年人。不满十八周岁的自然人为未成年人。 成年人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十六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第二种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也称为可以独立进行部分民事活动能力的人。 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 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 第三种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也称完全没有独立进行民事活动能力人。 这种人包括不满8周岁的未成年人、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还包括因事故造成的脑功能受损,神志不清,或老年性痴呆神志不清的人。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1、十六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2、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 3、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民事行为能力的年龄是“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八周岁以下属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
民法典侵权责任范围范围怎么确定
侵权责任范围包括民事主体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生命权、健康权、姓名权、名誉权、荣誉权、肖像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监护权、所有权、用益物权、担保物权、著作权、专利权、商标专用权、发现权、股权、继承权等人身、财产权益。
2021.01.15 121 -
民法典对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如何界定
对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根据年龄来界定: 一、18周岁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可以独立进行民事活动,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二、16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2021.04.08 816
-
民法典如何界定民事责任能力
根据公民的年龄和精神状态来划分民事责任能力,分为以下几种: 第一种是具有完全行为能力的人。 十八周岁以上的自然人为成年人。不满十八周岁的自然人为未成年人。 成年人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实施民事
2022-11-23 15,340 -
民事责任能力年龄范围
1、民事责任年龄划分为八周岁以上、十六周岁以上、十八周岁以上。 2、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十六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十八周岁以上的
2022-11-20 15,340 -
民法典民事责任能力如何划分
一、民法典民事责任能力如何划分 根据公民的年龄和精神状态来划分民事责任能力,分为以下几种: 第一种是具有完全行为能力的人。 十八周岁以上的自然人为成年人。不满十八周岁的自然人为未成年人。 成年人为完全
2023-04-12 15,340 -
民事纠纷,民事纠纷的范围,法律责任
发生民事纠纷的,当事人需要负法律责任,可能承担的法律责任主要有: 1、民事责任。根据民事纠纷的形式不同,当事人可能承担的民事法律责任主要是: (一)停止侵害、(二)排除妨碍、(三)消除危险、(四)返还
2022-07-21 15,340
-
01:10
什么是民事责任
民事责任是民事法律责任的简称,是指民事主体没有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或者与其他民事主体之间的合法有效约定履行其应当履行的民事义务时,所应当承担的相应法律责任。例如法律规定子女有赡养老人的义务,如果子女拒不履行该项义务,就应当承担支付抚养费、继续
4,240 2022.04.17 -
00:53
民法典如何界定婚前财产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相关规定可知,婚前财产是指在结婚前,夫妻一方就已经取得的财产。并且夫妻一方的婚前财产,不管是动产还是不动产,是有形财产还是无形财产,只要是合法取得的,都受法律保护,具体来说,下列财产都属于夫妻一方的婚前财产:1
1,615 2022.04.17 -
00:54
民典法规定因紧急避险造成损害的由谁承担民事责任
因紧急避险造成损害的,应当根据损害情况确定由谁承担民事责任。 法律明确规定,因紧急避险造成损害的,由引起险情发生的人承担民事责任;危险由自然原因引起的,紧急避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可以给予适当补偿。 因此,因紧急避险造成损害的,应当由引起险情
2,357 2022.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