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驾找人顶包时出了什么错误可以认定为犯罪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发生顶包行为,如果驾驶员没有逃逸,除了对酒驾行为进行严厉处罚,构成犯罪的,还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具体如下: 1、《道路交通安全法》中明确规定,酒后驾驶行为将被处以1000元罚款,记12分,暂扣驾驶证6个月;而发生顶包行为,如果驾驶员没有逃逸,除了对酒驾行为进行严厉处罚,构成犯罪的,还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如果驾驶员当场逃逸,则将被处以1000至2000元罚款,记12分,可并处15日以下拘留。 2、对于顶包者而言,同样面临着法律的严惩。根据被顶包者的酒驾程度,承担的法律后果也不同,如一般的酒后驾驶,顶包者面临行政拘留、罚款及扣留驾驶证的处罚,公安部门会对顶包者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予以行政处罚,移交治安部门处理。如果被顶包者已经达到醉驾的标准,顶包者则涉嫌包庇罪,面临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刑罚。 3、同时,保险条款中明确酒驾发生的事故属于责任免除范围,如果侥幸理赔成功,被保险公司发现并报警的话,当事人会以诈骗罪被追究刑事责任。按《刑法》第266条规定,根据诈骗数额大小及情节严重程度,诈骗公私财物行为人将可能被处以拘役、管制、有期徒刑、甚至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单处犯禁、没收财产等刑罚。顶包者可视为诈骗的共犯,视情形追究相应的法律责任。 4、更不用说,发生了交通事故,顶包者还将作为赔偿义务人向受害者进行赔偿了,真可谓“赔了夫人又折兵”。酒驾顶包,不仅帮不了别人,反而会害了自己。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
酒驾找人顶替算不算犯罪?
看情况:其 一、酒驾的人构成危险驾驶罪或者交通肇事罪,顶替的人构成包庇罪,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其 二、酒驾的人不构成犯罪,仅仅是酒后驾车的交通违法行为,则顶替的人也不构成犯罪。
2020.01.04 232 -
酒驾撞了人逃逸找别人顶替,犯罪吗
《刑法》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首
2020.02.22 160 -
犯罪找人顶包属于什么罪
替他人顶包犯罪涉嫌包庇罪。根据《刑法》规定,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为其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帮助其逃匿或者作假证明包庇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2020.05.27 242
-
酒驾找人顶包有人承认错误应受到什么处罚
发生顶包行为,如果驾驶员没有逃逸,除了对酒驾行为进行严厉处罚,构成犯罪的,还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具体如下: 1、《道路交通安全法》中明确规定,酒后驾驶行为将被处以1000元罚款,记12分,暂扣驾驶证6
2022-10-05 15,340 -
酒驾找人顶包后有主承认错误受到什么处罚
发生顶包行为,如果驾驶员没有逃逸,除了对酒驾行为进行严厉处罚,构成犯罪的,还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具体如下: 1、《道路交通安全法》中明确规定,酒后驾驶行为将被处以1000元罚款,记12分,暂扣驾驶证6
2022-10-05 15,340 -
酒驾找人顶包后主承认错误应受到什么处罚
发生顶包行为,如果驾驶员没有逃逸,除了对酒驾行为进行严厉处罚,构成犯罪的,还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具体如下: 1、《道路交通安全法》中明确规定,酒后驾驶行为将被处以1000元罚款,记12分,暂扣驾驶证6
2022-10-05 15,340 -
酒驾找人顶包后有主承认错误受到什么处罚?
发生顶包行为,如果驾驶员没有逃逸,除了对酒驾行为进行严厉处罚,构成犯罪的,还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具体如下: 1、《道路交通安全法》中明确规定,酒后驾驶行为将被处以1000元罚款,记12分,暂扣驾驶证6
2022-10-05 15,340
-
00:43
顶包酒驾怎么处罚标准
所谓的“顶包”酒驾,就是行为人在因酒驾被公安机关查处的过程中,请他人来替自己承担罪责,从而逃避法律追究的行为。 作为顶替人,可能单独构成包庇罪,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作为酒驾的驾驶员,如果酒后驾车达到醉驾标准的,则可能构成危险
3,349 2022.04.15 -
01:08
顶替酒驾的人怎么处理
顶替酒驾的人的处理:1、首先看酒驾的人是否构成危险驾驶罪或者交通肇事罪。如果是,那么顶包这个人就涉嫌包庇罪,一般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2、如果仅仅是酒后驾车的交通违法行为,则不构成犯罪,不
881 2022.04.17 -
00:55
替人顶罪构成什么犯罪
替人顶罪构成包庇罪。根据我国法律规定,明知是犯罪的人,为帮助其逃避刑事追究,故意顶替犯罪的人欺骗司法机关的,构成包庇罪。这里的“明知”,应当根据案件的客观事实,结合行为人的认知能力,接触被窝藏、包庇的犯罪人的情况,以及行为人和犯罪人的供述等
3,582 2022.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