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纠纷最长多长时间能判决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看具体情况,一般30天左右。在审理前的准备阶段,人民法院应当确定当事人的举证期限。证明期限可由当事人协商,经人民法院批准。符合立案条件的,登记立案;如果不能当场判断是否符合起诉条件,应接收起诉材料,并出具书面证明收到日期;需要补充材料的,在补充材料后7日内决定是否立案,立案期限从补正后交人民法院的次日起算。上级人民法院向下级人民法院立案的案件,从受诉人民法院收到起诉书的次日起计算。第一审普通程序案件不得少于十五日,当事人提供新证据的第二审案件不得少于十日。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五条 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内将起诉状副本发送被告,被告应当在收到之日起十五日内提出答辩状。答辩状应当记明被告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工作单位、住所、联系方式;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联系方式。人民法院应当在收到答辩状之日起五日内将答辩状副本发送原告。 第一百三十六条 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在开庭三日前通知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公开审理的,应当公告当事人姓名、案由和开庭的时间、地点。 第一百四十九条 人民法院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六个月;还需要延长的,报请上级人民法院批准。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赡养案件二审一般情况下,应当在第二审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审结。如果赡养纠纷存在法定的特殊情况,需要延长审理的,可以由本院院长批准延长。并无具体的延长时间限制。
审理合同纠纷,如果是当庭宣判的,十日内给判决书;如果是定期宣判的,宣判后立即发给判决书。并且法院在宣告判决时,会告知当事人上诉权利、上诉期限和上诉的法院。
-
借款合同纠纷需要多长时间能判决
借款合同纠纷需要六个月能判决。人民法院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应当自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经法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六个月;需要延长的,报上级人民法院批准。人民法院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的,应当自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审结。
2022.05.11 367 -
遗产继承纠纷多长时间能判决
遗产继承纠纷多长时间能判决,要根据审理程序而定: 1、如果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的,人民法院应当自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审结案件; 2、如果适用于普通程序审理案件的,人民法院应当自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审结案件; 3、果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时间的,由院
2022.04.13 777
-
合同纠纷最快多长时间能判决
最快三个月。对于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合同纠纷案件,根据法律规定,要在立案受理后三个月内审结;对于适用第一审普通程序的合同纠纷案件,法律规定,要在立案受理后六个月内审结,但遇到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经本院院
2022-06-08 15,340 -
合同纠纷多长时间给判决书
合同纠纷给判决书的具体时间尚无明确的法律规定。一般而言,如果是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一般会在六个月的审限内给判决书;如果是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会在三个月的审限内给判决书。
2022-05-23 15,340 -
合同纠纷判决书多长时间生效
在我国,民事审判是两审终审制,所以会有一审民事判决书和二审民事判决书。那么先说一审判决书,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的,有权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如果一方在此期限内
2022-09-04 15,340 -
合同纠纷开庭后多长时间能出判决书
人民法院对公开审理或者不公开审理的案件,一律公开宣告判决。当庭宣判的,应当在十日内发送判决书;定期宣判的,宣判后立即发给判决。关于合同纠纷案件开庭后多久作出判决的问题,我国法律只规定审查限制,人民法院
2021-11-25 15,340
-
01:08
房屋买卖合同纠纷最长时效
房产纠纷的最长诉讼时效是20年,最长的时效是从权利人的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根据民法典的规定,一般情况下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从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如果严格按照有关标准判断诉讼时效起算点,这就会出现因权利人
877 2022.04.17 -
01:34
租赁合同纠纷诉讼时效有多长时间
租赁合同纠纷的诉讼时效为三年。当然,诉讼时效中,还有中止和中断的情况。《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在诉讼时效期的最后6个月内,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障碍不能行使请求权的,为诉讼时效中止。从中止原因消除之日起,诉讼时效期间继续计算。诉讼时效的
1,875 2022.04.15 -
01:05
劳动合同纠纷诉讼时效为多长时间
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因为不可抗力或者其他正当理由,当事人不能在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内申请仲裁的,仲裁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中止时效期间继续计算。 在这
2,584 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