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效力待定合同撤销权是双方吗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是。效力待定的合同,相对人可以催告被代理人在一个月内予以追认,善意相对人也可以行使撤销权撤销合同。 《民法典》第一百七十一条行为人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或者代理权终止后,仍然实施代理行为,未经被代理人追认的,对被代理人不发生效力。 相对人可以催告被代理人自收到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内予以追认。被代理人未作表示的,视为拒绝追认。行为人实施的行为被追认前,善意相对人有撤销的权利。撤销应当以通知的方式作出。 行为人实施的行为未被追认的,善意相对人有权请求行为人履行债务或者就其受到的损害请求行为人赔偿。但是,赔偿的范围不得超过被代理人追认时相对人所能获得的利益。 相对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行为人无权代理的,相对人和行为人按照各自的过错承担责任。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效力待定合同能撤销,但不是可撤销合同。效力待定合同是指合同的效力是否发生,尚未确定,有待于其他行为或事实使之确定的合同。但是合同相对人不追认的,应在30天内通知对方撤销合同。
可撤销合同中行使撤销权时,应当遵循下列规则: 1、行使撤销权的主体要符合法律规定撤销权主体,撤销权是保护因合同有重大误解、显失公平、欺诈、胁迫、乘人之危等情形而在利益上受到损害的一方当事人。 2、行使撤销权的客体要合法。 3、行使撤销权的方式要适当。享有撤销权的当事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撤销。 4、行使撤销权须在法定期间内行使。行使撤销权的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1年内行使,否则,法律不予保护,可撤销合同仍应为有效合同。
-
效力待定合同撤销
合同效力待定的可以申请撤销。效力待定合同被追认前,善意相对人有撤销的权利。撤销应当以通知的方式作出。善意相对人有权请求行为人对其受到的损害进行赔偿,但是赔偿的范围不得超过合同被追认时相对人所能获得的利益。
2021.01.29 125 -
效力待定合同效力待定合同的撤销权有哪些
效力待定合同的撤销权的行使方式为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申请撤销合同。当事人行使撤销权必须在法定期限内行使,即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原因之日起一年内行使。
2021.02.13 114 -
效力待定合同撤销权适用
1、撤销的意思表示必须法定代理人追认之前作出的,对于法定代理人已经追认的合同相对人不得撤销。 2、只有善意的相对人才可以作出撤销合同的行为。 3、相对人作出撤销的意思表示时,应当用通知的方式作出,任何默示的方式都不构成对此类合同的撤销。
2021.03.22 100
-
效力待定合同撤销权是双方吗
不是的,是单方的,合同的相对人在法定代理人未追认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所签订的合同之前,撤销自己对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所作的意思表示。撤销的意思表示必须是在法定代理人追认之前作出,对于法定代理人已经追认的合
2022-05-28 15,340 -
合同效力待定是双方都有权力撤销合同吗
是。效力待定的合同,相对人可以催告被代理人在一个月内予以追认,善意相对人也可以行使撤销权撤销合同。 《民法典》第一百七十一条行为人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或者代理权终止后,仍然实施代理行为,未经被代理人
2022-11-07 15,340 -
效力待定合同的撤销权是不是双方签订
是。效力待定的合同,相对人可以催告被代理人在一个月内予以追认,善意相对人也可以行使撤销权撤销合同。 《民法典》第一百七十一条行为人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或者代理权终止后,仍然实施代理行为,未经被代理人
2022-11-14 15,340 -
效力待定合同的撤销权不仅可以是双方
不是的,是单方的,合同的相对人在法定代理人未追认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所签订的合同之前,撤销自己对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所作的意思表示。撤销的意思表示必须是在法定代理人追认之前作出,对于法定代理人已经追认的合
2022-05-30 15,340
-
01:02
撤销效力待定的合同可以吗
可以撤销效力待定的合同。但是相对人撤销这类合同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1、撤销的意思表示必须法定代理人追认之前作出的,对于法定代理人已经追认的合同相对人不得撤销; 2、只有善意的相对人才可以作出撤销合同的行为; 3、相对人作出撤销的意思表示时,
429 2022.05.27 -
01:22
可撤销合同有法律效力吗
可撤销合同指合同因为缺少一定的生效要件,其有无效力,取决于有撤销权的一方有无行使撤销权的合同。 可撤销合同只是法律赋予一方享有撤销权的权利。合同被撤销之前,具有法律效力。 当出现一方以不正当手段订立合同;乘人之危订立合同;因重大误解而订立的
679 2022.04.17 -
01:15
债权人撤销权的效力
根据我国民法典规定,债权人撤销权的主要法律效力在于,能够撤销债务人损害债权实现的行为。其中就包括了,可以撤销债务人以不合理的低价转让财产、以不合理的高价收购财产、放弃到期债权以及无偿转让财产的行为等的行为。具体来说,债务人的行为一旦被人民法
674 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