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淫秽音像制品罪的犯罪构成要件有哪些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1、主观方面是故意,客观方面是实施了组织播放淫秽音像制品的行为;主体是一般主体,侵害的客体是社会管理秩序和社会风尚。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三百六十四条传播淫秽的书刊、影片、音像、图片或者其他淫秽物品,情节严重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组织播放淫秽的电影、录像等音像制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制作、复制淫秽的电影、录像等音像制品组织播放的,依照第二款的规定从重处罚。向不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传播淫秽物品的,从重处罚。 第三百六十六条单位犯本节第三百六十三条、第三百六十四条、第三百六十五条规定之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各该条的规定处罚。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组织播放淫秽音像制品罪的构成要件包括: 1、主体要件,本罪主体为一般主体; 2、客观要件,本罪客观方面表现为组织播放淫秽音像制品的行为; 3、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社会管理秩序和社会风尚; 4、主观要件,本罪在主观为故意。
组织播放淫秽音像制品罪的构成要件如下:客观要件犯罪客观上表现为组织播放淫秽音像制品;犯罪侵犯的客体是社会管理秩序和社会风尚;犯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即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并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主观要件犯罪主观上表现为故意,过失不构成犯罪。犯罪不能以牟利为目的,否则构成传播淫秽物品牟利罪。
-
组织播放淫秽音像制品罪的犯罪构成有哪些?
组织播放淫秽音像制品罪的犯罪构成:犯罪主体为一般主体年满16岁即可构成本罪,不要求特殊身份;主观上为故意,过失不构成本罪;客体上侵犯了社会治安管理秩序和社会善良风俗;客观方面实施了组织播放淫秽的电影、录像等音像制品的行为。
2020.04.14 91 -
组织播放淫秽音像制品罪的构成要件有哪些?
组织播放淫秽音像制品罪的构成要件有,主体是一般主体,犯罪的主观方面是故意;客观方面是实施了组织播放淫秽音像制品的行为,侵害的客体是社会管理秩序和社会风尚。
2020.01.09 79 -
组织播放淫秽音像制品罪的构成要件有哪些
组织播放淫秽音像制品罪的构成要件有: 1、主体要件:主体为一般主体; 2、主观要件: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 3、客体要件:侵犯的客体是社会管理秩序和社会风尚; 4、客观要件:在客观方面表现为组织播放淫秽音像制品的行为。
2020.10.28 89
-
组织播放淫秽音像制品罪犯罪构成要件
组织播放淫秽音像制品罪所需的犯罪构成: 主体要件:主体为一般主体,即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 2、主观要件:主观表现为故意; 3、客体要件:客体是社会管理秩序和时尚; 4、客观要件
2021-11-23 15,340 -
组织播放淫秽音像制品罪的犯罪构成要件?
(一)客体要件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社会管理秩序和社会风尚。组织播放淫秽音像制品罪同其他有关淫秽物品犯罪一样,都不同程度地侵害了社会的管理秩序,腐蚀人们的心灵。毒化了社会良好的道德风尚,但本罪以其音像结合
2022-01-20 15,340 -
组织播放淫秽音像制品罪的犯罪构成有哪些?
1、主观方面是故意,客观方面是实施了组织播放淫秽音像制品的行为;主体是一般主体,侵害的客体是社会管理秩序和社会风尚。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三百六十四条传播淫秽的书刊、影片、音像、图
2023-01-04 15,340 -
组织播放淫秽音像制品罪构成要件有哪些
1、组织播放淫秽音像制品罪的犯罪构成是: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侵犯的客体是社会管理秩序和社会风尚;在客观方面表现为组织播放淫秽音像制品的行为。 2、法律依据: 《刑法》第三百六十四
2022-11-08 15,340
-
01:18
共同犯罪的构成要件都有哪些
共同犯罪的构成要件有以下三点: 1、主体要件。共同犯罪的主体必须是二人以上; 2、客观要件。共同犯罪的客观要件,是指各犯罪人必须具有共同的犯罪行为。所谓共同犯罪行为,是指各犯罪人为追求同一危害社会结果,完成同一犯罪而实施的相互联系、彼此配合
7,115 2022.10.12 -
00:55
组织卖淫罪要判多久
组织卖淫罪,是指以招募、雇佣、引诱、容留等手段,纠集、控制多人从事卖淫的行为。 其中多人为两人及两人以上,对象主要指妇女,但同时还包括不满十四周岁的幼女以及男性。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五十八条第一款的规定,犯本罪的,处五年以上十
11,387 2022.04.17 -
00:49
非法集资犯罪构成要件有哪些
按照四要件构成理论,非法集资的构成要件有: 1、主观上出于故意。过失不可能构成这类犯罪; 2、主体可以是单位也可以是个人; 3、客体上侵犯违反了国家的金融管理秩序; 4、客观上实施了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行为。 需要注意的是,根据司法解释,违反
2,027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