剥夺公权如何理解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剥夺公权是指剥夺犯罪者在公法上应享有的权利,其属于资格刑的一种。 剥夺公权的内容一般为剥夺某人担任公职、作为公职候选人、选举和被选举、获得各种荣誉等权利。各国法律对剥夺公权内容的规定不尽相同,但大致为以上几种。 另外,剥夺公权在形式上可分为无期剥夺和有期剥夺两种形式,其中,无期剥夺适用于被判处无期徒刑以上的犯罪人,有期剥夺适用于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人。 即只有被处以无期徒刑以上刑罚的人才能被相应地处以无期剥夺公权的处罚,如果只是被处以有期徒刑的,则不可以处以无期剥夺公权的处罚。 剥夺公权还分为法定剥夺和裁定剥夺两种方式。无期剥夺公权自判决确定时发生效力;有期剥夺自主刑执行完毕或赦免之日起计算。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五十四条 剥夺政治权利是剥夺下列权利: (一)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二)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自由的权利; (三)担任国家机关职务的权利; (四)担任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领导职务的权利。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剥夺公权是指剥夺犯罪者在公法上应享有的权利,其属于资格刑的一种。 剥夺公权的内容一般为剥夺某人担任公职、作为公职候选人、选举和被选举、获得各种荣誉等权利。各国法律对剥夺公权内容的规定不尽相同,但大致为以上几种。 另外,剥夺公权在形式上可分为无期剥夺和有期剥夺两种形式,其中,无期剥夺适用于被判处无期徒刑以上的犯罪人,有期剥夺适用于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人。 即只有被处以无期徒刑以上刑罚的人才能被相应地处以无期剥夺公权的处罚,如果只是被处以有期徒刑的,则不可以处以无期剥夺公权的处罚。 剥夺公权还分为法定剥夺和裁定剥夺两种方式。无期剥夺公权自判决确定时发生效力;有期剥夺自主刑执行完毕或赦免之日起计算。
剥夺政治权利是指剥夺犯罪人参加国家管理和政治活动权利的刑罚方法。剥夺政治权利是一种资格刑,它以剥夺犯罪人的一定资格为内容。中国刑法中的剥夺政治权利,是以剥夺政治权利这种资格为内容的,具有明显的政治性。从刑法规定看,剥夺政治权利既可以附加适用,也可以独立适用。
-
如何理解剥夺政治权利?
剥夺政治权利是指剥夺犯罪人一定的资格,该资格表现为参加国家管理和政治活动的权利。 我国刑法中的剥夺政治权利,具有明显的政治性,其内容表现为剥夺政治权利这种资格。
2020.03.10 137 -
-
剥夺公权怎么理解
资格刑的一种,指剥夺犯罪者在公法上应享有的权利。各国法律对剥夺公权内容的定不尽相同,但一般都将担任公职的权利、作为公职候选人的权利、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获得各种荣誉权等作为剥夺公权的内容。剥公权可分为无期剥夺和有期剥夺两种形式,期剥夺适用于无
2020.11.03 187
-
剥夺政治权利如何理解?
是剥夺下列权利:(一)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二)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自由的权利;(三)担任国家机关职务的权利;(四)担任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领导职务的权利。
2022-08-28 15,340 -
被剥夺政治权利如何理解
剥夺政治权利指的是剥夺犯罪人参加国家管理和政治活动权利的刑罚方法。剥夺政治权利了不能参与以下活动: 1、担任国家机关职务。参加政治方面的选举活动。 2、担任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领导职务。
2022-11-05 15,340 -
如何理解剥夺政治权利等
剥夺政治权利指的是剥夺犯罪人参加国家管理和政治活动权利的刑罚方法。剥夺政治权利了不能参与以下活动: 1、担任国家机关职务。参加政治方面的选举活动。 2、担任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领导职务。
2022-11-13 15,340 -
如何剥夺权
《继承法》第七条继承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丧失继承权:(一)故意杀害被继承人的;(二)为争夺遗产而杀害其他继承人的;(三)遗弃被继承人的,或者虐待被继承人情节严重的;(四)伪造、篡改或者销毁遗嘱,情节严
2022-10-26 15,340
-
01:19
剥夺政治权利名词解释剥夺政治权利是我国《刑法》中的附加刑,可以附加主刑适用,也可以独立适用。政治权利的内容包括: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2、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自由的权利;3、担任国家机关职务的权利;4、担任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领导职
1,211 2022.04.17 -
01:18
剥夺政治权利的期限剥夺政治权利的期限,除独立适用以外,依所附加的主刑不同会有所不同。 根据《刑法》第五十五条至五十八条的相关规定,剥夺政治权利的期限有定期和终身之分,具体包含下列四种情况: 1、对于判处管制附加剥夺政治权利,剥夺政治权利的期限和管制的期限相等
1,759 2022.04.15 -
01:04
什么情况下剥夺抚养权抚养人出现以下情况之一,法院可剥夺抚养权: 1、抚养人遗弃、虐待、暴力伤害未成年人的,导致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受到严重损害的; 2、将未成年人放于无人看管和照顾的情况下,导致未成年人可能面临死亡、或严重危险的,经教育后不改正的; 3、拒绝履行
2,087 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