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养权的主体是谁相关法律是怎么规定的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夫妻离婚,一般也会导致夫妻其中一方失去抚养权。失去抚养权的一方将失去与子女共同生活的权利。不过,失去抚养权的一方仍然会享有探视权,可以在约定或裁判的时间内定期探视子女,与子女进行相对短暂的相处。 离婚时抚养权的归属,可以双方协商,一旦协商不成,则需由法院判决。法院判决抚养权归属,一般根据有利于子女成长原则进行:主要考虑以下因素:夫妻双方的学历、工作、收入、年龄、家庭环境、子女的年龄等。 继父母的对继子女的抚养权 继父母和继子女之间的关系和一般的父母子女关系不同,具有姻亲关系和教育抚养关系,但不具备血缘关系,这种权利和义务是可以解除的,由此推论:生父与继母或生母与继父离婚时,生父(母)和继母(父)都要求抚养该子女的,抚养权归生父母所有。生父与继母或生母与继父离婚时,对曾受其抚养教育的继子女,继父母不愿意继续抚养的,认为抚养关系已经解除,该子女仍由生父母抚养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孤儿抚养权的相关法律规定如下:下列不满十四周岁的未成年人可以被收养: (一)丧失父母的孤儿; (二)查找不到生父母的弃婴和儿童; (三)生父母有特殊困难无力抚养的子女。收养人收养与送养人送养,应当双方自愿。收养八周岁以上未成年人的,应当征得被收养人的同意。
肖像权就是自然人所享有的对自己的肖像上所体现的人格利益为内容的一种人格权。主要有以下权利: 1、肖像制作专有权 2、肖像使用专有权; 3、肖像利益维护权。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肖像权是公民的基本权利,未经本人同意,任何人不得擅自使用、侮辱其肖像。警方有权保留使用权。如果受害者的肖像被擅自使用,可先协商,如拒不撤销者,可依法进行起诉,申请司法保护,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
离婚主动放弃抚养权的相关规定是什么
抚养权是可以主动放弃的,但是另一方接受抚养小孩才能实现。当然放弃抚养权并不意味是断绝关系,依旧需要承担孩子成人之前的部门费用,具体抚养费要根据双方的协商决定。
2021.02.21 114 -
有关抚养权的法律规定是什么
离婚后对于孩子抚养的问题,要从有利于孩子成长的角度出发,综合考虑双方的情况后判决,哺乳期内的子女,以随哺乳的母亲抚养为原则。哺乳期后的子女,如双方因抚养问题发生争执不能达成协议时,由人民法院根据子女的权益和双方的具体情况判决。
2021.04.03 221 -
子女抚养权的相关法律规定有什么
子女抚养权的相关法律规定:夫妻平等享有抚养、教育和保护未成年子女的权利,共同承担抚养、教育和保护未成年子女的义务。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不会因为父母离婚而被消除。离婚后,子女无论是由父母直接抚养还是由父母双方抚养。离婚后,父母仍有抚养、教育和
2022.04.16 223
-
抚养权的相关法律规定是什么?
离婚后,不满两周岁的子女,以由母亲直接抚养为原则。已满两周岁的子女,父母双方对抚养问题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双方的具体情况,按照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则判决。子女已满八周岁的,应当尊重其真实意愿。
2022-05-23 15,340 -
抚养费法律的相关规定具体是什么的呢
抚育费的给付期限,一般至子女十八周岁为止。十六周岁以上不满十八周岁,以其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并能维持当地一般生活水平的,父母可停止给付抚育费。
2022-06-29 15,340 -
孤儿抚养权的相关法律规定是怎样?
《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第二十七条规定:父母是未成年子女的监护人。未成年人的父母已经死亡或者没有监护能力的,由下列有监护能力的人按顺序担任监护人: (一)祖父母、外祖父母; (二)兄、
2021-06-13 15,340 -
抚养权法变更的相关法律的规定是什么
根据抚养权法变更的相关法律规定,最高人民法院的相关司法解释规定,对子女的抚养问题,应当依法从有利于子女身心健康,保障子女的合法权益角度出发,结合父母双方的抚养能力和抚养条件等具体情况妥善解决。离婚后,
2022-06-26 15,340
-
01:55
抚养义务的法律规定亲权,是指父母对未成年子女在人身和财产方面的抚养、教育和保护的权利与义务。亲权是身份权,其主要是义务。父母对于未成年人子女负有的亲权义务,包括人身上照护的义务和财产上照护的义务。民法典规定:父母对未成年子女负有抚养、教育和保护的义务。成年子
3,366 2022.04.17 -
01:05
子女赡养老人法律是怎么规定的对于赡养父母的法律规定,主要有以下两条: 1、成年子女对于缺乏劳动能力,或者是生活困难的父母具有赡养的责任; 2、对于成年子女有能力履行赡养义务而没有履行该义务的,没有劳动能力或者生活困难的父母,可以要求成年子女给付赡养费。除此之外,成年子
2,171 2022.06.22 -
00:56
我国宪法权的主体是什么我国宪法权的主体是人民。按照宪法的理论,制宪主体不同于制宪机关。我国宪法制定的主体是人民。而制宪机关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全体人民享有制宪权,是制宪主体,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不享有制宪权,而是制宪机关。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可知,
10,990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