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涉嫌非法集资的行为应当如何认定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1、对于为生产经营所需,以承诺给付分红或利息的方法,向单位内部职工、亲友等筹集资金,主要用于合法生产经营活动,因经营亏损或资金周转困难,未能及时兑付本息引发纠纷的,应按民间借贷纠纷处理。 2、对涉嫌非法集资行为,但目前尚能正常经营,基本具有兑付能力的企业,应建议有关部门采取行政、法律手段监督其尽快清退集资款项。对于涉嫌非法集资行为已经出现经营困难的企业,如经综合评估认为尚有复苏可能,应协调金融等有关部门加大帮扶力度,同时引导集资参与人与企业签订分期还款协议,逐步清退集资款项。 3、对涉嫌非法集资犯罪,但有可能返还集资款项的,可以暂缓刑事立案。对于能够积极筹集资金,并在立案前已经全部或者大部分兑付集资参与人的,后果不严重的,可以不按刑事案件立案处理或免予刑事处罚。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涉嫌非法集资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
如何认定非法集资行为
非法集资行为的认定方式:非法集资行为是指行为主体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集中骗取大多数人的钱财的行为。非法集资罪的主体既有具有完全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和单位。
2020.04.28 156 -
涉嫌非法集资应当怎么处罚
涉嫌非法集资如果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如果构成集资诈骗罪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非法集资并不是一个独立的罪名,刑法上的非法集资是指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集资诈骗罪。
2020.04.12 106 -
涉嫌非法集资应当判多少年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对于当事人非法集资的情形,是构成集资诈骗罪,是需要根据其涉案金额进行刑事处罚的,其具体处罚标准为: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
2020.08.17 179
-
涉嫌非法集资应当如何处罚
涉嫌非法集资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
2023-08-11 15,340 -
涉嫌非法集资应当如何处罚,法律是如何规定的
行为人嫌非法集资应当依据《刑法》第一百九十二条处罚,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
2023-06-15 15,340 -
非法集资应当如何认定
非法集资罪并不是一个单独的罪名,它包括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集资诈骗罪。 其认定依据如下: 1.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包括自然人和单位。 2.犯罪主观方面是故意。 3.犯罪客体是国家金融管理秩序。 4.犯
2023-01-23 15,340 -
非法集资应当如何认定?
非法集资罪并不是一个单独的罪名,它包括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集资诈骗罪。 其认定依据如下: 1.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包括自然人和单位。 2.犯罪主观方面是故意。 3.犯罪客体是国家金融管理秩序。 4.犯
2023-08-07 15,340
-
00:58
非法集资是如何界定的
根据我国司法解释的相关规定可以知道,如果犯罪嫌疑人的行为同时满足下面四个条件,侵犯了国家金融管理秩序的,就属于非法向公众吸收资金,就构成非法集资: 第一,犯罪嫌疑人没有经过有关部门的依法批准,或者借用合法经营的形式吸收资金; 第二,向社会进
4,584 2022.04.15 -
00:54
非法集资怎么认定的
违反国家金融管理法律规定,向社会公众吸收资金的行为,同时具备下列四个条件的,除刑法另有规定的以外,应当认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 1、未经有关部门依法批准,或者借用合法经营的形式吸收资金;
1,242 2022.05.11 -
01:30
什么是非法集资行为
一般情况下,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违反国家相关金融法律、法规,通过不正当的渠道,向社会不特定公众(含个人和单位)吸取资金的行为,且又同时具有如下情况的,就有可能被认定为非法集资: 1、未经过有关部门批准或者借以经营形式吸收资金。 2、通过媒体、
3,701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