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卡不还会怎么样,银行会有什么处罚?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信用卡长期还不上,会被银行起诉的,如果本金透支超过一万以上,经银行催收,仍不还款的,可能要受到刑事处分的。法律依据如下: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09〕19号):第六条持卡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超过规定限额或者规定期限透支,并且经发卡银行两次催收后超过3个月仍不归还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规定的“恶意透支”。恶意透支,数额在1万元以上不满10万元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在10万元以上不满100万元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规定的“数额巨大”;数额在100万元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规定的“数额特别巨大”。 恶意透支的数额,是指在第一款规定的条件下持卡人拒不归还的数额或者尚未归还的数额。不包括复利、滞纳金、手续费等发卡银行收取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1、产生高额息费 信用卡逾期会产生罚息和违约金,这个费用可是每天滚动增长的,你一天不还,银行就多收你一天的钱,并且还是复利计算的,一直不还就这个费用会越滚越大。 2、不良信用无法消除 信用卡一直不还就会逾期,逾期就会产生不良信用记录。虽说不良信用记录一般是保存5年就会消除,但是这个5年消除的前提是你必须把所有欠款结清,包括本金、利息、违约金等全部费用。要是一直不还,不管过了多少个5年,这个不良信用记录还是会一直跟着你,一辈子不还,那你一辈子都会有信用污点。 3、无法再使用信用卡 信用卡欠款金额比较大,欠款时间超过90天,那么银行就会把信用卡做冻结处理,只有还清欠款才有机会解冻,但要是一直不还,那么你可能会永远失去这张信用卡的使用权。非但如此,你再申请这家银行的其它信用卡,都会被秒拒。 4、被抓去坐牢 没错,这个后果可是最严重的。如果你的欠信用卡本金达到5万元,并且逾期时间超过3个月不还款,银行已经进行了2次有效催收,还是一直欠款不还的,就会信用卡诈骗的罪名自诉你,届时你很有可能会被判刑,并且坐牢出来后还要还款。
-
银行信用卡贷款不还会怎么样
1、产生贷款罚息和违约金。如果借款人超过还款日不还款的话,银行会开始计算罚息和违约金,按月记收复利; 2、个人信用受损。贷款逾期后,银行会上报征信,逾期信息就会显示在个人征信上,影响以后办理信贷业务; 3、被起诉。若长期不还款,银行将起诉到
2020.03.05 178 -
工商银行信用卡不还,银行会怎么处理
工商银行信用卡不还,银行会向法院起诉处理。具体内容是: 1、如果信用卡逾期超过三个月或者银行催款两次以上还不还款的,银行会冻结信用卡并列为禁入类客户,同时还有可能起诉信用卡诈骗及恶意透支,要求法院进行强制执行; 2、起诉后拒不还款且欠款金额
2022.03.26 912
-
信用卡不还银行会怎么处理
1、产生高额息费 信用卡逾期会产生罚息和违约金,这个费用可是每天滚动增长的,你一天不还,银行就多收你一天的钱,并且还是复利计算的,一直不还就这个费用会越滚越大。 2、不良信用无法消除 信用卡一直不还就
2021-12-23 15,340 -
银行信用卡还不上会怎样
如果银行起诉,那就会。赶紧借钱还款吧!逾期不仅有最低未还款部分的5%滞纳金(最低10元),账单全额罚息(日息万分之五,消费当日开始计息,按月计收复息直到本息还清为止),还会在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产生不
2022-04-23 15,340 -
欠银行信用卡不还会怎样
如果银行起诉,那就会。赶紧借钱还款吧!逾期不仅有最低未还款部分的5%滞纳金(最低10元),账单全额罚息(日息万分之五,消费当日开始计息,按月计收复息直到本息还清为止),还会在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产生不
2022-04-28 15,340 -
信用卡逾期不还银行会怎么样?
1、逾期还款,银行随时可能起诉; 2、你的逾期还款记录会记录在个人信用报告中,不过逾期还款等负面信息不是永远记录在个人的信用报告中的,我国目前的信用记录保持时间为五年。在还清欠款后,任何人都可以重新开
2022-04-26 15,340
-
00:49
欠信用卡15万还不上会怎么样
欠信用卡15万而且还不上,这时候行为人涉嫌触犯了我国刑法第196条规定的信用卡诈骗罪。被认定为触犯信用卡诈骗罪的行为人,需要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具体来说,行为人很可能会被判处五年以下的有期徒刑,或者是拘役。同时,还要缴纳两万元以上、二十万元
2,550 2022.04.17 -
01:07
信用卡不还会坐牢吗
信用卡不还,如果被认定为信用卡诈骗的,则要负刑事责任,就有可能坐牢。 信用卡诈骗罪,以违反法律的占有为目的,违反信用卡管理法规,通过信用卡实施诈骗活动,骗取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最严重的信用卡诈骗行为是伪造和冒用两种,其次是恶意透支。 持
13,551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