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审后答辩状一般什么时候写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对于二审答辩状,它不是必须要提交的。当事人可以提交,也可以不提交。但如果要提交,以下就是应该提交的时间。第一百一十三条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内将起诉状副本发送被告,被告在收到之日起十五日内提出答辩状。被告提出答辩状的,人民法院应当在收到之日起五日内将答辩状副本发送原告。被告不提出答辩状的,不影响人民法院审理。第一百五十条原审人民法院收到上诉状,应当在五日内将上诉状副本送达对方当事人,对方当事人在收到之日起十五日内提出答辩状。人民法院应当在收到答辩状之日起五日内将副本送达上诉人。对方当事人不提出答辩状的,不影响人民法院审理。原审人民法院收到上诉状、答辩状,应当在五日内连同全部案卷和证据,报送第二审人民法院。
《婚姻法》第32条,男女一方要求离婚的,可由有关部门进行调解或直接向人民法院提出离婚诉讼。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应当进行调解;如感情确已破裂,调解无效,应准予离婚。有下列情形之一,调解无效的,应准予离婚: (一)重婚或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 (二)实施家庭暴力或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的; (三)有赌博、吸毒等恶习屡教不改的; (四)因感情不和分居满二年的; (五)其他导致夫妻感情破裂的情形。 一方被宣告失踪,另一方提出离婚诉讼的,应准予离婚。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二审答辩状提交时间是起诉状副本之日起十五日内。具体内容是:答辩状之日起五日内将副本送达上诉人;第二审法院对上诉案件没有提出新证据的,可以不开庭审理。
-
二审答辩状什么时候提交好
二审答辩状在收到起诉状副本之日起十五日内提交。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内将起诉状副本发送被告,被告在收到之日起十五日内提出答辩状。上诉状应当通过原审人民法院提出,并按照对方当事人或者代表人的人数提出副本。当事人直接向第二审人民法院上诉的
2022.03.29 2,532 -
一审胜诉二审答辩状怎么写
二审答辩状要根据上诉人的上诉请求事项答辩,具体案情具体书就。如果自己写不好,可以请律师代书为宜。看原告上诉后上诉法院是立案还是发回重审,但是总体上程序是和一审差不多的,同样需要举证,法院会通过送达传票等方式通知当事人,被上诉人需要继续写答辩
2020.11.07 870 -
请问法院二审的答辩状应该什么时候写?
二审答辩状应该在收到起诉状副本之日起十五日内写,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内将起诉状副本发送被告,被告在收到之日起十五日内提出答辩状。
2020.04.06 127
-
二审答辩状在写什么时候
二审答辩状注意事项 1、制作一审民事答辩状时,应当围绕原告在民事起诉状中叙述的事实和理由进行 起诉状中的内容存在明显错误的,可以针锋相对,直接指出并予以反驳;没有明显错误的,可以根据被告的观点进行立论
2022-08-02 15,340 -
二审答辩状什么时候交
一、公司名称变更说明 本公司因发展的需要,经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审核,公司名称由原“XXXX有限公司”变更为“XXXX有限公司”各种登记及变更手续已于XXXX年XX月XX日办理完毕。自XXXX年XX月X
2022-07-16 15,340 -
二审后答辩状怎么写
对于二审答辩状,它不是必须要提交的。当事人可以提交,也可以不提交。但如果要提交,以下就是应该提交的时间。第一百一十三条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内将起诉状副本发送被告,被告在收到之日起十五日内提出答
2022-05-19 15,340 -
答辩状,答辩状,二审
民事答辩状答辩人:A市电冰箱厂。地址:A市B区C大街28号,电话:56542。法定代表人:刘,A市电冰箱厂厂长。因原告宋诉被告A市电冰箱厂产品质量损害赔偿纠纷一案,提出答辩如下:被答辩人1995年购买
2022-08-23 15,340
-
01:02
离婚被告答辩状怎么写
首先,要在开头写明答辩人的姓名、性别、民族、出生日期、户籍所在地等信息; 其次,答辩人要根据对方起诉状的内容一一进行答辩,如果不同意离婚,可以提出,双方当前情况,不属于法定判离情形的答辩意见。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男女双方感情破裂且调解失
5,755 2022.04.17 -
01:12
离婚答辩状有什么用
离婚答辩状,是指离婚案件中的被告针对原告起诉的事实与理由,进行答复和辩解的法律文书。答辩状可以反驳原告于起诉状中控诉的内容,能够表现出被告对同一问题与原告不同的解释,有利于被告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也有助于法官在审理时对原、被告双方的婚姻状况
2,149 2022.04.17 -
01:07
保险合同纠纷答辩状怎么写
保险合同纠纷答辩状的内容包括: 1、答辩人和法定代表人的姓名和住所。 2、答辩意见,答辩意见又包括了三点,即:被告应当对原告实际发生的损失,足额予以赔付;关于本案中应当赔付的各项损失;被告的拒赔理由不成立。 3、法律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
1,541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