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了隐私权要不要坐牢?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可能会坐牢,需要看案情。 侵犯他人隐私权情节轻微,无一定后果,构成民事侵权,需承担一定的民事责任,无需进监狱。 有偷窥、偷拍、窃听、散布他人隐私行为的,处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并处500元以下罚款。 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应当承担刑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三条除法律另有规定或者权利人明确同意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实施下列行为: (一)以电话、短信、即时通讯工具、电子邮件、传单等方式侵扰他人的私人生活安宁; (二)进入、拍摄、窥视他人的住宅、宾馆房间等私密空间; (三)拍摄、窥视、窃听、公开他人的私密活动; (四)拍摄、窥视他人身体的私密部位; (五)处理他人的私密信息; (六)以其他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1、侵犯他人隐私权情节轻微,没有造成一定的后果,构成民事侵权,需要承担一定的民事责任,比如停止侵权,恢复名誉,赔礼道歉,赔偿精神损失等等方式,在这种情形下,行为人自然是不用坐牢的。 2、侵犯他人隐私权情节较重的,将面临治安管理处罚,包括行政拘留和罚款。具体的行为有偷窥、偷拍、窃听、散布他人隐私的行为。在这种情况下,行为人面临的处罚较重,会被限制人身自由,被公安机关进行拘留。 3、侵犯他人隐私权情节严重的,并造成了相应的后果,将会构成犯罪,承担刑事责任,被处以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等刑罚。主要为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比如传播、或者出售公民的个人信息,将构成犯罪,或者为窥探他人信息,侵入他人住宅的,将构成犯罪,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
侵犯隐私权一定要坐牢吗?
行为人侵犯他人隐私权的,一般不需要坐牢。但是,对偷窥、偷拍、窃听、散布他人隐私的人,一般应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2020.02.26 127 -
侵犯隐私权请问需要坐牢吗
对于侵犯他人隐私权的行为一般是属于侵权行为,如果没有造成一定的后果,侵权人应当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包括精神损害赔偿,不构成刑事责任。 但是有偷窥、偷拍、窃听、散布他人隐私行为的,处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5日以上10日
2021.01.12 234 -
犯了诈骗罪要不要坐牢?
犯了诈骗罪除非有被免予处罚的情形,否则犯了诈骗罪要坐牢。根据法律规定,诈骗公私财物,如果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最高可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2020.04.10 162
-
侵犯了隐私权要不要坐牢
1、行为人侵犯他人隐私权的,一般不需要坐牢。但是,对偷窥、偷拍、窃听、散布他人隐私的人,一般应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2、
2022-06-25 15,340 -
侵犯隐私权要不要坐牢
1、行为人侵犯他人隐私权的,一般不需要坐牢。但是,对偷窥、偷拍、窃听、散布他人隐私的人,一般应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2、法律依
2022-06-28 15,340 -
侵犯隐私权要不要坐牢
1、行为人侵犯他人隐私权的,一般不需要坐牢。但是,对偷窥、偷拍、窃听、散布他人隐私的人,一般应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2、法律依
2022-06-12 15,340 -
侵犯隐私权的要不要坐牢
1、行为人侵犯他人隐私权的,一般不需要坐牢。但是,对偷窥、偷拍、窃听、散布他人隐私的人,一般应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2、
2022-06-08 15,340
-
01:24
犯洗钱罪要坐牢吗行为人在明知所得收益,是特定犯罪所产生的收益,仍然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的来源和性质,涉嫌触犯洗钱罪。行为人触犯洗钱罪后是否需要坐牢,需要根据行为人的情节轻重进行判断。 行为人实施洗钱行为,会被没收犯罪所得以及由此产生的收益,同时处以5年以下有
2,345 2022.04.17 -
01:03
欠钱不还坐牢了还要还吗欠钱坐牢后依然需要还钱,因为坐牢是刑事责任的处罚,而还钱是民事责任的处罚,两者并不冲突,并不会因为坐牢而抵掉相应的债务。但是因为犯罪者已经坐过牢,承担过相应的刑事责任了,之后不能就欠钱这一事对其再次进行处罚。借钱不还需要坐牢的情况包括两种,
1,616 2022.04.15 -
01:27
民事欺诈要不要坐牢民事欺诈一般情况下不用坐牢,但是特殊情况下,行为人可能需要承担刑事责任,因此需要坐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相关规定可知,欺诈是指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签订合同,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同
4,397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