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理拖欠工资投诉要点有哪些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1、拖欠工资投诉需要以下证据:公司拖欠工资的证据,双方存在劳动关系的证据。用人单位拖欠劳动者工资的,劳动者可以向劳动行政部门投诉,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支付;逾期不支付的,责令用人单位按应付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标准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八十五条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支付劳动报酬、加班费或者经济补偿;劳动报酬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应当支付其差额部分;逾期不支付的,责令用人单位按应付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标准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 (一)未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或者国家规定及时足额支付劳动者劳动报酬的; (二)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的; (三)安排加班不支付加班费的; (四)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未依照本法规定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搜集公司拖欠工资的证据,自己和公司存在劳动关系的证据,如工资单、工作证等,到公司所在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投诉。公司被投诉后,仍然不支付工资的,协商不成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对用人单位拖欠工资,劳动者在维权前应注意收集的证据,具体如下:能够证明劳动关系存在的证据;能够证明在单位工作的证据,证据主要包括劳动合同、单位工作证、就业证、考勤记录、工人证明、单位支付工资的工资单或银行交易记录、与老板的电话录音等。
-
拖欠工资去投诉要哪些证据
拖欠工资去投诉需要提交的证据如下: 1、双方签订的劳动合同; 2、工资卡、工资存折、单位盖章确认的工资条或记录、单位盖章的职工花名册; 3、用人单位为劳动者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的记录;等等。
2020.12.15 192 -
拖欠工资投诉需要哪些证据
对于用人单位拖欠工资,劳动者在维权前应该注意要收集的证据主要有: 1、能证明存在劳动关系的证据。 2、能证明在单位上班的证据。这些证据主要有劳动合同、单位的工作证、上岗证、考勤记录、工友的证明、以前单位支付工资的工资单或银行交易记录、与老板
2020.03.08 188 -
拖欠工资要到哪里投诉
拖欠劳动者工资的。劳动者应向当地劳动行政部门(劳动监察大队)投诉。举报、投诉人必须据实提供被举报、投诉单位的名称、地址、电话和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规章行为的具体情况等内容。此外投诉应当由投诉人提供投诉文书。
2020.07.10 133
-
拖欠工资要到哪里投诉拖欠工资投诉、拖欠工资赔偿金劳动法有哪些规
拖欠工资要到哪里投诉 拖欠工资投诉、拖欠工资找哪个部门? 1、劳动局 2、劳动仲裁委 (三)拖欠工资经济补偿金、拖欠工资赔偿金劳动法规定: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1、劳
2022-04-08 15,340 -
拖欠工资去投诉要哪些证据
拖欠工资去投诉需要提交的证据如下: 1、双方签订的劳动合同; 2、工资卡、工资存折、单位盖章确认的工资条或记录、单位盖章的职工花名册; 3、用人单位为劳动者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的记录;等等。
2022-05-22 15,340 -
拖欠工资投诉具体需要哪些
拖欠工资投诉需要以下证据:公司拖欠工资的证据,双方存在劳动关系的证据。用人单位拖欠劳动者工资的,劳动者可以向劳动行政部门投诉,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支付;逾期不支付的,责令用人单位按应付金额百分之五十
2022-07-20 15,340 -
劳动者拖欠工资有哪些要点
劳动者在拖欠工资的维权中需注意: 1、要确认和单位之间的劳动关系的事实,如工资单,考勤记录,工作过程中的文件记录。 2、确认劳动关系后,对于单位拖欠工资的违法行为,可与老板协商,要求单位补发工资。 3
2022-04-28 15,340
-
00:53
工资拖欠怎么起诉
拖欠工资首先要经过劳动仲裁,仲裁不予受理或对仲裁结果不服,才可以向法院起诉。起诉方式有书面起诉和口头起诉两种。起诉方先向有管辖权的法院递交起诉状。如果法院认为符合立案条件的,会通知当事人在七天内交诉讼费,交费后进行立案。用人单位克扣或者无故
1,991 2022.05.11 -
01:15
拖欠工资能否起诉
拖欠工资对仲裁裁决不服的能起诉。起诉方式有书面起诉和口头起诉两种。起诉方先向有管辖权的法院递交起诉状。如果法院认为符合立案条件的,会通知当事人在七天内交诉讼费,交费后进行立案。在五天内,法院会把起诉状的副本送到对方当事人手里,通知当事人进行
1,427 2022.05.11 -
00:57
拖欠工资是否有诉讼时效
拖欠工资有诉讼时效,一般是三年诉讼时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相关规定可知,权利人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因此,在法律没有其他规定的情况下,拖欠工资的诉讼时效为三年。同时,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
3,716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