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罪从无有哪些法律规定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疑罪从无原则又称“有利被告原则”。无罪推定原则的一个派生标准。由于现有证据既不能证明被追诉的被告人的犯罪行为,也不能完全排除被追诉被告人实施了被追诉犯罪行为的嫌疑,根据无罪推定原则,从诉讼程序和法律上推定被追诉被告人无罪,从而终结诉讼的行为的法律原则。 至于法律规定,既然是从无罪推定原则推导出来的,当然不会有明确的法律条文写明“疑罪从无”这四个字,1996年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确立了疑罪从无的原则,如第162条规定:“证据不足,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的,应当作出证据不足、指控的犯罪不能成立的无罪判决。”主要表现在侦查阶段、审查起诉阶段、审判阶段。 在审查起诉阶段,经过两次补充侦查,人民检察院仍然认为证据不足、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可以作出不起诉的决定;在审判阶段,人民法院对证据不足、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的,应当作出证据不足、指控的罪名不能成立的无罪判决。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五十一条 私武器、弹药、核材料或者伪造的货币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情节特别严重的,处无期徒刑,并处没收财产;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走私国家禁止出口的文物、黄金、白银和其他贵重金属或者国家禁止进出口的珍贵动物及其制品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没收财产;情节较轻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走私珍稀植物及其制品等国家禁止进出口的其他货物、物品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单位犯本条规定之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本条各款的规定处罚。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
中国法律有疑罪从无原则吗
疑罪从无原则是刑事诉讼上的概念,规定于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没有疑罪从无四个字,但一系列条文体现的就是疑罪从无原则。如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六十二条第 (三)项规定,“证据不足,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的,应当作出证据不足,指控罪名不能成立的无罪判决。
2020.03.30 611 -
疑罪从无是怎么规定的
疑罪从无是刑事诉讼中的一个重要原则。疑罪从无指现有证据既不能证明犯罪嫌疑人有罪,也不能排除嫌疑时,根据疑罪从无、有利被告原则,检察院作出不起诉决定。在我国,未经人民法院判决,对任何人都不能确定有罪。当对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实不清楚,证据不确实
2022.04.16 2,946
-
疑罪从无的法律规定有哪些
《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三条犯罪嫌疑人没有犯罪事实,或者有本法第十五条规定的情形之一的,人民检察院应当作出不起诉决定。 《刑事诉讼法》第十五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追究刑事责任,已经追究的,应当撤销案件
2021-01-12 15,340 -
疑罪从无的无罪辩护有哪些规定?
疑罪从无的无罪辩护的规定有按照事实还有提供相关的证据来进行辩护,而罪从无的这种原则,实际上就是相关的证据不充足的情况之下,是不能够被判定为构成犯罪行为的,这种原则实际上是从被告人的角度来出发的,有利于
2021-09-30 15,340 -
疑罪从无是什么法律规定
疑罪从无原则又称“有利被告原则”。无罪推定原则的一个派生标准。由于现有证据既不能证明被追诉的被告人的犯罪行为,也不能完全排除被追诉被告人实施了被追诉犯罪行为的嫌疑,根据无罪推定原则,从诉讼程序和法律上
2022-05-24 15,340 -
法律是如何规定疑罪从无的
坚持“疑罪从无”规则,需要注意避免两个误区:一个是将“疑罪从无”等同于“放纵犯罪”,不敢或者不愿坚持“疑罪从无”;另一个是错误适用“疑罪从无”规则,只要有疑点就不敢下判。 最高人民法院常务副院长沈德咏
2021-01-07 15,340
-
01:46
律师会见犯罪嫌疑人有哪些规定
犯罪嫌疑人被公安机关拘留、逮捕后,自案件立案侦查、审查起诉直到审判阶段,犯罪嫌疑人及其近亲属都可以委托律师为犯罪嫌疑人进行辩护。律所接受犯罪嫌疑人或其近亲属委托后,辩护律师即可持三证前往看守所要求会见犯罪嫌疑人。三证是指律师执业证、律师事务
1,586 2022.04.17 -
01:19
集资诈骗罪有哪些法律规定
集资诈骗罪是指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违反我国有关的金融法律法规的规定,使用诈骗的方式进行非法集资,从而扰乱国家正常的金融秩序,对公私财产所有权进行侵犯,并且是数额较大的行为。犯罪的主体不仅是具有刑事责任的自然人还可以是单位。在现代的社会中
1,639 2022.04.17 -
01:02
隐名股东法律规定有哪些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实际出资人即隐名股东可以与名义出资人签订代持股协议,且该协议合法有效,除非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的合同无效事由出现。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隐名股东想要得到公司的承认需征得公司一半以上的股东同意。除此之外,名义股东与实际
1,376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