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借贷中违约金的法律规定有哪些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借款人在借款合同期限届满不能归还借款的,应当承担违约责任。关于违约责任形式,根据相关规定,合同约定有违约金的,依约支付违约金;合同中没有约定违约金的,应当按照约定或国家有关规定支付逾期利息。 《民法典》第六百七十五条【借款人返还借款的期限】借款人应当按照约定的期限返还借款。对借款期限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依据本法第五百一十条的规定仍不能确定的,借款人可以随时返还;贷款人可以催告借款人在合理期限内返还。 《民法典》第五百一十条【合同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的补救措施】合同生效后,当事人就质量、价款或者报酬、履行地点等内容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可以协议补充;不能达成补充协议的,按照合同相关条款或者交易习惯确定。 《民法典》第六百七十六条【借款人逾期返还借款的责任】借款人未按照约定的期限返还借款的,应当按照约定或者国家有关规定支付逾期利息。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借款人在借款合同期限届满不能归还借款的,应当承担违约责任。关于违约责任形式,根据相关规定,合同约定有违约金的,依约支付违约金;合同中没有约定违约金的,应当按照约定或国家有关规定支付逾期利息。《民法典》第六百七十五条【借款人返还借款的期限】借款人应当按照约定的期限返还借款。对借款期限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依据本法第五百一十条的规定仍不能确定的,借款人可以随时返还;贷款人可以催告借款人在合理期限内返还。《民法典》第五百一十条【合同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的补救措施】合同生效后,当事人就质量、价款或者报酬、履行地点等内容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可以协议补充;不能达成补充协议的,按照合同相关条款或者交易习惯确定。《民法典》第六百七十六条【借款人逾期返还借款的责任】借款人未按照约定的期限返还借款的,应当按照约定或者国家有关规定支付逾期利息。
民间借贷违约金的法律规定有,当事人可以约定违约金和违约的损失赔偿额的计算方法。如果违约金低于造成的损失的,当事人可以要求增加;如果过高的,当事人可以要求减少。
-
民间借贷要约定违约金的法律法规有哪些
民间借贷违约金的法律规定如下: 1、一般情况下,当事人可以约定违约金和违约的损失赔偿额的计算方法; 2、如果违约金低于造成的损失的,当事人可以要求增加;如果过高的,当事人可以要求减少。
2021.02.23 108 -
民法典民间借贷违约金的法律规定有哪些
民间借贷违约金的法律规定为当事人可以约定合同中一方当事人违反约定时支付一定数额的违约金,也可以约定违约金的计算方式,如果约定的违约金比造成的损失低,当事人可以申请法院适当予以增加。
2021.01.20 121
-
民法典民间借贷违约金的法律规定有哪些
借款人在借款合同期限届满不能归还借款的,应当承担违约责任。关于违约责任形式,根据相关规定,合同约定有违约金的,依约支付违约金;合同中没有约定违约金的,应当按照约定或国家有关规定支付逾期利息。 《民法典
2022-06-29 15,340 -
民间借贷民间借贷违约金的法律规定
1、一般民间借贷行为,如果仅仅是出具借条,没有违约金一说。除非双方在借条中明确约定有这样的条款。 2、对于合同纠纷来说,不论是借款合同纠纷,还是别的合同纠纷,违约金最高不能超过合同标的额的20%。比方
2022-05-10 15,340 -
关于民间借贷违约金的法律规定有哪些
《最高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的解释》 第二十六条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未超过年利率24%,出借人请求借款人按照约定的利率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年利率36%,超过部
2022-05-03 15,340 -
民间借贷违约金的法律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规定,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未超过年利率24%,出借人请求借款人按照约定的利率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若出借人与借款人既约定了逾期利率,又约
2022-02-01 15,340
-
01:38
合同违约金的法律规定有哪些
合同违约金的法律规定有哪些 关于合同违约金的最新法律规定,就是我国在2020年颁布的民法典。但是在民法典正式生效之前,合同法仍然有效,因此我国合同法也是合同违约金的有效法律依据之一。根据合同法以及民法典的相关规定,合同违约金就是指,合同双方
1,681 2022.04.17 -
01:23
法律对民间借贷有什么规定吗
根据我国法律的相关规定,民间借贷的规定主要有: 1、借贷双方应按照合同或者借条所规定的内容履行相应的义务。其中,其利息的支付也可以在合同中明确约定。若双方没有约定利息的,其利率不超过24%;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年利率36%的,超过部分的利息约
1,084 2022.04.15 -
01:12
哪些民间借贷是有效的
有效的民间借贷有以下几种: 1、当事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民事行为能力包括合同行为能力和相应的缔约行为能力,这是当事人了解和把握合同的发展状况及法律效果的基本条件; 2、当事人意思表示真实。意思表示不真实,对合同效力的影响应视具体情况而
566 2022.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