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收非法债务罪是怎么判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1.犯本罪的一般会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一定的罚金。关于本罪对于暴力行为的认定,程度应该是还不足以达到压制被害人反抗的效果,被害人依然有作出是否给付钱财的意思自由。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有下列寻衅滋事行为之一,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一)随意殴打他人,情节恶劣的;(二)追逐、拦截、辱骂、恐吓他人,情节恶劣的;(三)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情节严重的;(四)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的。纠集他人多次实施前款行为,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可以并处罚金。第二百九十三条之一有下列情形之一,催收高利放贷等产生的非法债务,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一)使用暴力、胁迫方法的;(二)限制他人人身自由或者侵入他人住宅的;(三)恐吓、跟踪、骚扰他人的。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犯本罪的一般会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一定的罚金。关于本罪对于暴力行为的认定,程度应该是还不足以达到压制被害人反抗的效果,被害人依然有作出是否给付钱财的意思自由。
使用暴力、胁迫方法;限制他人人身自由或者侵入他人住宅;恐吓、跟踪、骚扰他人的。有以上情形之一,催收高利放贷等产生的非法债务,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
催收非法债务犯罪判多久
根据最新刑法修正案规定,如果以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方式催收高利贷等非法债务,也可能构成刑事犯罪,即催收非法债务罪,判刑标准为: 犯本罪,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2020.06.20 142 -
非法催收债务罪会判多久
非法催收债务罪判多久,需要根据情节进行确定。催收高利放贷等产生的非法债务,情节严重的,犯罪嫌疑人会被人民法院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非法催收债务罪的构成要件如下: 1、非法债务与非法催收行为的认定。 催收非法
2022.07.02 297 -
催收非法债务罪处罚是怎样的
催收非法债务罪处罚应按照实际案情决定,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该罪的行为人主观上是故意,目的是催收非法债务。并且催收的必须是非法债务。催收行为必须要达到“情节严重”的程度。
2020.10.25 98
-
催收非法债务罪怎么判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九十三条之一【催收非法债务罪】有下列情形之一,催收高利放贷等产生的非法债务,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一)使用暴力、胁迫方法的;
2022-11-03 15,340 -
非法催收债务罪怎么判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九十三条之一【催收非法债务罪】有下列情形之一,催收高利放贷等产生的非法债务,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一)使用暴力、胁迫方法的;
2022-12-06 15,340 -
催收非法债务罪是怎么判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九十三条之一【催收非法债务罪】有下列情形之一,催收高利放贷等产生的非法债务,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一)使用暴力、胁迫方法的;
2022-11-14 15,340 -
催收非法债务罪怎么判刑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九十三条之一【催收非法债务罪】有下列情形之一,催收高利放贷等产生的非法债务,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一)使用暴力、胁迫方法的;
2022-06-27 15,340
-
01:16
催收非法债务罪与非法拘禁罪的区别
催收非法债务罪与非法拘禁罪的区别是: 1、主观故意不同。催收非法债务罪主观方面为故意,目的是为了催收非法债务;非法拘禁罪的主观方面也是故意,但以剥夺他人人身自由为目的,动机多种多样,可能是为了催收债务,也可能是为了泄愤报复,为了逼取口供等;
1,620 2022.07.11 -
01:14
非法吸收存款罪怎么判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是由《刑法》第176条规定的,根据该条规定,犯本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2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罚金。单位犯本罪
480 2022.05.18 -
01:08
非法融资判刑后债务怎么办
非法融资判刑后,债务可以拒绝偿还。 非法融资指的是公司、企业、个人或其他组织未经批准,违反法律、法规,通过不正当的渠道,向社会公众或者集体募集资金的行为。根据《非法金融机构和非法金融业务活动取缔办法》第十八条规定:因参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非
1,438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