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务侵占罪立案麻不麻烦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职务侵占罪立案不麻烦,侵占罪数额较大拒不退还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二年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八十三条 对犯贪污罪的,根据情节轻重,分别依照下列规定处罚: (一)贪污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较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 (二)贪污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三)贪污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数额特别巨大,并使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特别重大损失的,处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没收财产。 对多次贪污未经处理的,按照累计贪污数额处罚。 犯第一款罪,在提起公诉前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真诚悔罪、积极退赃,避免、减少损害结果的发生,有第一项规定情形的,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有第二项、第三项规定情形的,可以从轻处罚。 犯第一款罪,有第三项规定情形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人民法院根据犯罪情节等情况可以同时决定在其死刑缓期执行二年期满依法减为无期徒刑后,终身监禁,不得减刑、假释。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一条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 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和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以及其他单位从事公务的人员有前款行为的,依照本法第三百八十二条、第三百八十三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八十二条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是贪污罪。 受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国有财物的,以贪污论。 与前两款所列人员勾结,伙同贪污的,以共犯论处。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职务侵占罪立案不麻烦,侵占罪数额较大拒不退还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二年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
-
备案制辞职麻烦吗
员工在服务期内是可以提出辞职的,如果有特殊情况,需要和聘用单位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但是不可以再考事业单位。劳动者如果要想辞职走人的话,必须要提前做好相应的工作交接。
2020.08.21 982
-
职务侵占罪立案麻烦吗
职务侵占罪立案不麻烦。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对于报案、控告、举报和自首的材料进行审查后,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就应当立案。
2022-06-06 15,340 -
职务侵占罪立案麻不麻烦,具体的规定是什么
职务侵占罪立案不麻烦,侵占罪数额较大拒不退还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二年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
2023-02-02 15,340 -
外资企业设立麻不麻烦?
想知道外资企业设立麻不麻烦的朋友可参考以下内容: (一)投资者人数在2人以上50以下;且应至少拥有一个第七条所述的必备投资者; (二)非法人制创投企业投资者认缴出资总额的最低限额为1000万美元;公司
2022-06-17 15,340 -
辞职麻烦吗
即使麻烦也要办理,这样才能保护自己合法权益。正常情况下,员工办理辞职和离职的流程如下: 1、员工原则上应提前三十天(试用期提前三天)将书面《辞职报告》交到单位人事部门,并领取离职手续表。人事部门对离职
2022-03-14 15,340
-
01:00
职务侵占罪立案条件
关于职务侵占罪的立案标准,根据《刑法》第271条规定,构成本罪必须是侵占“数额较大”。这里的“数额较大”,根据2016年4月18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贪污贿赂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1条第1款规定,是指数额在1
1,433 2022.04.17 -
00:43
职务侵占不够立案标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一般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非法占有单位财物6万元的,达到职务侵占罪的立案追诉标准。如果未达到立案追诉标准,被侵占财物的单位还可以通过提起民事诉讼的方式向侵占人请求返还。如果是国
1,219 2022.04.17 -
01:22
职务侵占一般不立案吗
职务侵占是否立案,由公安机关根据案件事实、情节进行判断。职务侵占如果构成犯罪的,公安机关应当立案;如果公安机关认为不存在职务侵占行为,或者职务侵占行为情节轻微,尚未构成犯罪的,不予立案。公安机关决定不予立案的,应当将原因书面告知控告人。控告
19,787 2022.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