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渡口区交通事故该怎样认定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一、现等级划分为死亡事故、伤人事故、财产损失。 1.死亡事故死亡事故是指仅有人员死亡或者既有人员死亡又有人员受伤和财产损失的。 2.伤人事故伤人事故是指仅有人员受伤或者既有人员受伤又有财产损失的交通事故。 3.财产损失事故财产损失事故是指仅有财产损失的交通事故。二、根据人身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程度和数额,交通事故分为轻微事故、一般事故、重大事故和特大事故。轻微事故:是指一次造成轻伤1至2人,或者财产损失机动车事故不足1000元,非机动车事故不足200元的事故;一般事故:是指一次造成重伤1至2人,或者轻伤3人以上,或者财产损失不足3万元的事故;重大事故:是指一次造成死亡1至2人,或者重伤3人以上10人以下,或者财产损失3万元以上不足6万元的事故;特大事故:是指一次造成死亡3人以上,或者重伤11人以上,或者死亡1人,同时重伤8人以上,或者死亡2人,同时重伤5人以上,或者财产损失6万元以上的事故。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重大交通事故是值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根据《刑法》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重大交通事故的认定是根据交通事故的严重程度来认定的,其中交通肇事死亡一人或者重伤三人以上,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死亡三人以上,负事故同等责任的、造成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直接损失,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无能力赔偿数额在三十万元以上的,都属于重大交通事故。
-
交通事故责任应该怎样认定?
交通事故责任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根据当事人的行为对发生道路交通事故所起的作用以及过错的严重程度来认定。 (一)因一方当事人的过错导致道路交通事故的,承担全部责任; (二)因两方或者两方以上当事人的过错发生道路交通事故的,根据其行为对事故发
2020.06.18 133 -
交通事故责任应该怎样认定
交通事故责任的认定,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根据当事人的行为对发生道路交通事故所起的作用以及过错的严重程度,来划分。因一方当事人的过错导致的,承担全部责任;两方或者两方以上当事人有过错的,分别承担主要责任、同等责任和次要责任;各方均无导过错,
2020.04.02 154
-
大渡口区交通事故认定
一、现等级划分为死亡事故、伤人事故、财产损失。 1.死亡事故死亡事故是指仅有人员死亡或者既有人员死亡又有人员受伤和财产损失的。 2.伤人事故伤人事故是指仅有人员受伤或者既有人员受伤又有财产损失的交通事
2022-09-06 15,340 -
2020大渡口区超车交通事故该怎样认定
一、现等级划分为死亡事故、伤人事故、财产损失。 1.死亡事故死亡事故是指仅有人员死亡或者既有人员死亡又有人员受伤和财产损失的。 2.伤人事故伤人事故是指仅有人员受伤或者既有人员受伤又有财产损失的交通事
2022-09-05 15,340 -
2017大渡口区超车交通事故该怎样认定
一、现等级划分为死亡事故、伤人事故、财产损失。 1.死亡事故死亡事故是指仅有人员死亡或者既有人员死亡又有人员受伤和财产损失的。 2.伤人事故伤人事故是指仅有人员受伤或者既有人员受伤又有财产损失的交通事
2022-09-05 15,340 -
大渡口区交通肇事应该怎样认定
一、现等级划分为死亡事故、伤人事故、财产损失。 1.死亡事故死亡事故是指仅有人员死亡或者既有人员死亡又有人员受伤和财产损失的。 2.伤人事故伤人事故是指仅有人员受伤或者既有人员受伤又有财产损失的交通事
2022-09-06 15,340
-
01:18
小区内交通事故该怎样处理
小区内的道路主要用于该小区内的居民通行,通常不对外开放,因其不具有公共性,也不属于道路交通法规中所指的道路,故在小区内发生的交通事故,不属于道路交通事故。 原则上应该属于普通民事侵权行为,不属于交通管理部门的管辖和职责范围。但是,应当比照道
1,517 2022.04.17 -
01:22
该怎样确定交通事故责任
确定交通事故责任一般按照以下原则: 1、确认事故当事人是否有违法行为。 如果事故当事人因个人违法导致交通事故的应负事故责任,没有违法的当事人则无需负责。 2、发生交通事故,以及造成了损害事实。 因事故造成他人的健康的客观事实是构成侵权损害民
922 2022.04.17 -
01:19
对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有异议该怎样办
对于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存在异议的,有以下处理方法:1、向作出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的交管部门的上一级公安机关交管部门申请复核。2、在交通事故后续诉讼中向法院证明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认定错误。3、向纪检监察部门请求救济。4、通过信访维权。第1、2项
4,097 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