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款用途真实没那么多担保吗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有效。贷款用途不真实担保人不可以免除担保责任,对借款如何使用是借款人自主利用资金之行为,借款人单方改变借款用途; 出借人未参与协商,不属于借贷双方私自协商变更主合同之情形,保证人仍应对债权人承担保证责任。 借款人未经保证人同意,擅自改变借款用途的,如果出借人已在保证合同中明确承诺监督借款人专款专用,且未尽监督义务而造成借款被挪作他用的,保证人可以免除保证责任。
《民法典》第六百八十八条当事人在保证合同中约定保证人和债务人对债务承担连带责任的,为连带责任保证。连带责任保证的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或者发生当事人约定的情形时,债权人可以请求债务人履行债务,也可以请求保证人在其保证范围内承担保证责任。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贷款用途不真实的担保人不能免除担保责任。使用贷款是独立使用资金的行为,借款人改变贷款用途,贷款人不参与协商,不属于擅自协商变更主合同的情形,担保人仍承担责任;未经担保人同意改变贷款用途,贷款人承诺在合同中监督借款人的专项资金,未履行监督,担保人可免除责任。
贷款用途不真实担保人不可以免除担保责任,对借款如何使用是借款人自主利用资金之行为,借款人单方改变借款用途; 出借人未参与协商,不属于借贷双方私自协商变更主合同之情形,保证人仍应对债权人承担保证责任。 借款人未经保证人同意,擅自改变借款用途的,如果出借人已在保证合同中明确承诺监督借款人专款专用,且未尽监督义务而造成借款被挪作他用的,保证人可以免除保证责任。
-
贷款用途不真实担保人可以免除担保责任吗
贷款用途不真实担保人不可以免除担保责任,对借款如何使用是借款人自主利用资金之行为,借款人单方改变借款用途; 出借人未参与协商,不属于借贷双方私自协商变更主合同之情形,保证人仍应对债权人承担保证责任。 借款人未经保证人同意,擅自改变借款用途的
2021.03.17 177 -
贷款用途不真实担保人能够免除担保责任吗
贷款用途不真实担保人不可以免除担保责任,当事人订立借款合同,借款人应当按照贷款人的要求提供与借款有关的业务活动和财务状况的真实情况。借款人未按照约定的借款用途使用借款的,贷款人可以停止发放借款、提前收回借款或者解除合同。
2021.02.26 266 -
贷款用途不真实担保人可以免除担保责任吗?
贷款用途不真实担保人不可以免除担保责任,但是如果签订担保合同时是借款人和出借人欺骗担保人使其违背自己的真实意思签订了担保合同,则担保人可以申请撤销。
2021.01.30 206
-
贷款用途不真实,担保有效吗
有效。贷款用途不真实担保人不可以免除担保责任,对借款如何使用是借款人自主利用资金之行为,借款人单方改变借款用途; 出借人未参与协商,不属于借贷双方私自协商变更主合同之情形,保证人仍应对债权人承担保证责
2022-10-11 15,340 -
如果贷款的用途不真实, 担保人可以免除担保责任吗
贷款用途不真实的担保人不能免除担保责任,如何使用贷款是借款人自主利用资金的行为,借款人单方面改变贷款用途 贷款人未参与协商,不属于借款人和贷款人私自协商变更主合同的情形,担保人仍应对债权人承担担保责任
2021-10-31 15,340 -
贷款用途不真实负担法律责任,债务人可以解除担保吗
贷款用途不真实的担保人不能免除担保责任,如何使用贷款是借款人自主利用资金的行为,借款人单方面改变贷款用途 贷款人未参与协商,不属于借款人和贷款人私自协商变更主合同的情形,担保人仍应对债权人承担担保责任
2021-11-01 15,340 -
无抵押贷款真的不用担保吗
1、无抵押无担保的借贷是真的,个人进行贷款需要满足的条件为贷款人具有稳定的经济收入,具有固定的住所,有偿还贷款的能力,信用良好,没有不良行为记录等。 2、法律依据:《个人贷款管理暂行办法》 第十一条个
2022-11-06 15,340
-
01:31
改变贷款用途构成犯罪吗
改变贷款用途是否构成犯罪,根据金额来定。改变贷款用途一万元以上的是犯罪,一万元以下的不是犯罪。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诈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数额在1万元以上的,涉嫌贷款诈骗罪,应当追究刑事责任。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诈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
2,132 2022.05.11 -
01:02
用社保卡可以贷款吗
用社保卡一般不可以贷款。现在有贷款平台推出了社保贷款,其实社保贷款和公积金贷款的比较类似的,用户缴纳了社保,并且办理贷款时还在持续缴纳社保,这也就表明用户有稳定的收入,因此申请贷款自然也就比较容易审核通过。社保贷款除了对用户的社保缴纳有一定
9,178 2022.01.26 -
01:09
隐瞒事实真相应承担什么责任
隐瞒事实给对方造成损失的,需要承担民事损害赔偿责任。如果为了非法占有他人财物,从而虚构事实、隐瞒真相,达到严重的社会危害性,那么会构成诈骗罪,需要承担刑事责任。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会被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4,393 2022.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