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诉讼中起诉一儿一女法院怎么判?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离婚诉讼中一儿一女法院会按照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则判决,不满两周岁的子女,以由母亲直接抚养为原则,子女已满八周岁的,法院应当尊重其真实意愿。 根据2021年实施的《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四条规定,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离婚后,子女无论由父或者母直接抚养,仍是父母双方的子女。 离婚后,父母对于子女仍有抚养、教育、保护的权利和义务。 离婚后,不满两周岁的子女,以由母亲直接抚养为原则。已满两周岁的子女,父母双方对抚养问题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双方的具体情况,按照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则判决。子女已满八周岁的,应当尊重其真实意愿。
《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四条 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离婚后,子女无论由父或者母直接抚养,仍是父母双方的子女。 离婚后,父母对于子女仍有抚养、教育、保护的权利和义务。 离婚后,不满两周岁的子女,以由母亲直接抚养为原则。已满两周岁的子女,父母双方对抚养问题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双方的具体情况,按照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则判决。子女已满八周岁的,应当尊重其真实意愿。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离婚诉讼中一儿一女法院会根据父母身份的抚养能力、经济能力、有利于孩子成长等各方面综合考虑之后,判决由一方抚养或者是一方抚养一个,不直接抚养孩子的应当给付抚养费。
离婚诉讼中一儿一女法院会按如下规则予以裁判:不满两周岁的子女,以由母亲直接抚养为原则。已满两周岁的子女,父母双方对抚养问题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双方的具体情况,按照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则判决。子女已经满八周岁的情形下,应基于尊重子女意愿的前提,裁判抚养权。
-
有一儿一女起诉离婚咋判
有三种情况:1、如果一方同意两个子女都归对方抚养时,法院会尊重双方达成的一致意见,由一个人抚养两个孩子;2、如果在双方抚养权问题上存在比较大争议时,根据公平原则可能会判决一人一个;3、另外法院也会遵循未成年子女的最大利益的原则,如果一方出现
2022.04.13 1,004 -
有一儿一女起诉离婚判给谁
1、两周岁以下的孩子,一般由母亲抚养如果女方患有久治不愈的传染性疾病或其他严重疾病,子女不宜与其共同生活的女方有抚养条件但不尽抚养义务,男方要求子女随其生活的,可以判归男方抚养。 2、两到八周岁孩子,判归谁抚养的可能性都有,法院主要参考平时
2021.02.15 180
-
女方起诉离婚,诉讼一儿一女法院会怎么判?
离婚有两种方式:协议离婚或诉讼离婚。 离婚解决三个问题:是否离婚、孩子的抚养权、财产的分割问题。 如果双方对上述问题协商一致,可到民政部门协议离婚。 如果协商不一致,直接上人民法院起诉离婚。 孩子的抚
2022-04-12 15,340 -
离婚诉讼中一儿一女法院会怎么判
离婚诉讼中一儿一女法院会按照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则判决,不满两周岁的子女,以由母亲直接抚养为原则,子女已满八周岁的,法院应当尊重其真实意愿。根据《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四条规定,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不
2022-05-11 15,340 -
离婚诉讼中有一女一儿法院会怎么判
离婚诉讼中一儿一女法院会按照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则判决,不满两周岁的子女,以由母亲直接抚养为原则,子女已满八周岁的,法院应当尊重其真实意愿。根据《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四条规定,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不
2022-06-05 15,340 -
有一儿一女离婚诉讼法院会怎么判
离婚有两种方式:协议离婚或诉讼离婚。 离婚解决三个问题:是否离婚、孩子的抚养权、财产的分割问题。 如果双方对上述问题协商一致,可到民政部门协议离婚。 如果协商不一致,直接上人民法院起诉离婚。 孩子的抚
2022-04-20 15,340
-
01:33
法院起诉离婚一方不到场能判离婚吗
法院起诉离婚一般不到场不能判离婚。我国法律规定,离婚案件有诉讼代理人的,本人除不能表达意志的以外,仍应出庭。确定了离婚案件一般不能缺席审理的原则。诉讼离婚在一方不到场的情况下一般是无法判决离婚的,离婚案件不适用缺席审判,因为离婚是双方的事,
826 2022.10.08 -
01:01
孕期诉讼离婚一般怎么判
在女方怀孕期间,法院一般对离婚的诉讼请求不予支持,但存在例外情形。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女方在怀孕期间、分娩后一年内或者终止妊娠后六个月内,男方不得提出离婚。换句话说,此时男方向法院提出离婚的诉讼请求的话,法院是不予支持的。但若法院认为确有必要
532 2022.04.25 -
01:04
二次起诉离婚一般怎么判
二次起诉离婚一般怎么判,要按照实际情况来定。二次起诉离婚,只要可以证明夫妻感情确已破裂的,那么一般都会判决离婚。离婚第二次起诉,在调解无效的前提下,出现以下这些情况起诉可以判离:1、重婚或者与他人同居;2、实施家庭暴力或者虐待、遗弃家庭成员
1,355 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