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财产的转移问题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离婚转移财产根据财产的不同有着不同的转移方式: 1、存款,在转移存款时,一般转移财产的一方会设立新的账户,平日不动声色的将存款转移到新办理的账户里,如果另一方未察觉,且不知道新账户的,很难查到对方账户中的财产。 2、公司股权,公司股权的转移方式有很多中,其中有:立即转移公司流动资金、以故意承担连带保证责任形式恶意转移公司财产、制造虚假“借款”官司,让配偶承担连带债务、利用股权代持,隐匿夫妻共同财产、以借款方式“出资”,离婚分担注资债务等等方式,具体说来就是将自己所占股权化小甚至化零,造成没有股权甚至欠外债的表象,欺骗对方。 3、房产,在房产转移上,一般还是比较好发现的。常见的转移房产的方法有:私自隐匿拥有的房产信息、私自将房产过户到他人名下,套取现金。具体的表现形式有:私自隐匿房产信息的,当事人在婚姻存续期间私自购买房产,在离婚时,仅仅要求分割夫妻双方知道的房屋,而对其私下购买的房屋绝口不提,进而逃避共同财产的分割。私自将房产过户到他人名下的,夫妻一方将登记在自己名下的房产擅自转移过户到第三方名下,进而套取、转移现金。这种方法并不是很高明,因为用这种方法转移隐匿财产,整个交易过程及所有交易信息都会在房地产交易中心查知。但对于其目的来说,他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套取大量现金,并寻找消耗的理由进行掩饰,此方法虽然笨拙、但很有效。 4、私赠财产,私赠现金难以举证,这种情况比较有风险,虽然是与第三人通谋转移财产的,但是如果第三方在事后不承认,很可能造成鸡飞蛋打的结果。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
起诉离婚前转移财产的问题
会被少分或者不分,离婚时,一方隐藏、转移、变卖、毁损夫妻共同财产,或伪造债务企图侵占另一方财产的,分割夫妻共同财产时,对隐藏、转移、变卖、毁损夫妻共同财产或伪造债务的一方,可以少分或不分。离婚后,另一方发现有上述行为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
2021.03.30 139 -
如何解决离婚财产转移的问题
可以采取下列办法来处理一方为离婚转移财产的情况: 1、通常由当事人自行协商处理; 2、如若协商不成的,当事人可以在发现之日起三年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再次分割夫妻共同财产。
2021.03.03 112 -
离婚财产的转移问题是否合法?
离婚偿还债务时,转移财产的行为一般不合法。我国法律明确规定,对于离婚时,一方转移夫妻共同财产,或伪造债务企图侵占另一方财产的,可以少分或不分。离婚后发现的,可以再次起诉,主张分割共同财产。
2021.03.31 147
-
离婚转移财产的问题
离婚转移财产的问题-110ask.com 我和老婆06年结婚,07年有了个女儿.现在在闹离婚,她诉讼,我不同意.第一次判决不离,但在法院时,她隐瞒了我们所有的银行存款估计10W,具体多少我没问过她.是
2021-01-14 15,340 -
离婚前财产转移问题
【主 题】离婚前财产转移问题 【问 题】律师您好,我想咨询一下,如果原告在离婚立案前半年(最后一次在立案前3个月)开始私自转移夫妻共有财产,那么被告是否有权利请求法院对此行为进行调查取证?如果
2021-01-16 15,340 -
离婚时财产转移问题
其实离婚转移财产根据财产的不同有着不同的转移方式,并且方式也是多种,以下介绍常见的四种: 1、转移存款。这种转移比较简单,一般会设立新的账户,通过长期将存款转移到新办理的账户里,如果另一方未察觉,且不
2022-07-15 15,340 -
关于离婚财产转移问题
1.离婚时转移财产,属于法律明确规定的,可以要求转移财产一方少分或者不分财产的情况。如果离婚时发现对方在转移财产,那么一定要保存相关证据,这将在诉讼中为您争取到主动权。 2.《民法典》第一千零九十二条
2022-06-01 15,340
-
01:21
离婚的财产分割问题首先,夫妻双方的财产分为夫妻共同财产和一方的个人财产。原则上,夫妻双方离婚时只需对夫妻共同财产进行分割,是不用对各自的个人财产进行分割的。至于如何分割夫妻共同财产,根据意思自治的原则,由夫妻双方先自主协商,可平均分配,也可以不平均分配。对于
2,537 2022.04.17 -
01:14
离婚财产怎么转移夫妻双方在离婚时,不应当转移夫妻共同财产,这属于违法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相关规定,离婚时,夫妻双方应对共同财产做出分割。一方在离婚过程中转移夫妻共同财产的行为,属于违法行为。如果无过错方有证据能够证明对方存在转移共同财产行为
1,490 2022.04.15 -
01:07
离婚怎么转移财产离婚之前,想要转移夫妻共同财产,就需要明确夫妻共同财产的性质。我国民法典明确规定了,夫妻共同财产由夫妻双方平等所有,任何一方都不得侵占对方所有的夫妻共同财产部分。因此,擅自转移夫妻共同财产的行为,当然涉嫌触犯民法典的规定,行为人也需要承担相
2,450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