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坏监管秩序罪的主体与客体?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监管秩序是我国劳改机关在有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和规则的调节下,形成的监押、管理犯人的一种正常的社会状态。监管秩序是社会秩序的一种,是社会秩序在劳改机关这个特殊场所的特殊表现。那么什么是破坏监管秩序罪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一十五条规定,破坏监管秩序罪,是指依法被关押的罪犯,有法定破坏监管秩序行为之一的,情节严重的行为。严厉打击这项犯罪活动将保证国家法律法规在刑罚执行活动中的正确实施,维护监管场所秩序的稳定,保障惩罚与改造罪犯工作的顺利进行是监所检察部门的重要任务。检察机关监所检察部门作为法律监督部门,这种独特的法律地位使其能够深入到罪犯监管工作的各个环节,在打击破坏监管秩序犯罪,维护监管秩序,维护在押人员的合法权益上大有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一十五条规定,依法被关押的罪犯,有下列破坏监管秩序行为之一,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一)殴打监管人员的(二)组织其他被监管人破坏监管秩序的(三)聚众闹事,扰乱正常监管秩序的(四)殴打、体罚或者指使他人殴打、体罚其他被监管人的。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破坏监管秩序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也就是说,构成该罪的主体,必然是具有特定身份的自然人,即被依法判处刑罚,并被强制在劳改机关服刑的罪犯。一般情况下,该罪主体包括巳被人民法院判处拘役以上刑罚而在监狱、劳改队、少年犯管教所、看守所服刑的罪犯(即在押犯)。
-
破坏监管秩序罪的主体是哪些
破坏监管秩序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即被依法判处刑罚,并被强制在劳改机关服刑的罪犯。破坏监管秩序罪情节严重的,既遂一般会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破坏监管秩序罪,是指依法被关押的罪犯,有法定破坏监管秩序行为之一的,情节严重的行为。
2020.05.24 106 -
破坏监管秩序罪构成主体有哪些
破坏监管秩序罪的犯罪主体是特殊主体,即被依法判处刑罚,并被强制在劳改机关服刑的罪犯。破坏监管秩序罪情节严重的,既遂一般会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破坏监管秩序罪,是指依法被关押的罪犯,有法定破坏监管秩序行为之一的,情节严重的行为。
2020.07.09 110 -
破坏监管秩序罪具体怎么判啊
构成破坏监管秩序罪既遂一般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本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即被依法判处刑罚,并被强制在劳改机关服刑的罪犯。一般情况下,该罪主体包括巳被人民法院判处拘役以上刑罚而在监狱、劳改队、少年犯管教所、看守所服刑的罪犯。
2020.06.28 75
-
破坏监管秩序罪的主体
破坏监管秩序罪的主体是被依法判处刑罚并被强制在劳改机关服刑的罪犯。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侵犯的客体是我国劳改机关的监押管理秩序,客观方面表现为依法被关押的罪犯破坏监管秩序情节严重的行为。
2022-06-24 15,340 -
破坏监管秩序罪的主体是
破坏监管秩序罪的主体是被依法判处刑罚并被强制在劳改机关服刑的罪犯。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侵犯的客体是我国劳改机关的监押管理秩序,客观方面表现为依法被关押的罪犯破坏监管秩序情节严重的行为。
2022-06-08 15,340 -
破坏监管秩序罪的的客体是什么
破坏监管秩序罪客体就是我国劳改机关的监押管理秩序。详言之,破坏监管秩序罪的客体要件,就是我国劳改机关在有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和规则的调节下,形成的监押、管理犯人的一种正常的社会状态。监管秩序是社会秩序
2022-08-08 15,340 -
直接破坏监管秩序罪的主体是
破坏监管秩序罪的主体是被依法判处刑罚并被强制在劳改机关服刑的罪犯。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侵犯的客体是我国劳改机关的监押管理秩序,客观方面表现为依法被关押的罪犯破坏监管秩序情节严重的行为。
2022-06-10 15,340
-
01:02
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的区别
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的主要有以下几点区别: 1、任何犯罪都会使犯罪客体受到损害,但犯罪对象不一定会受到损害。 2、犯罪客体决定了犯罪的性质,而犯罪对象不一定能够决定犯罪性质。 3、犯罪客体是构成任何犯罪的必要要件,但犯罪对象则不是构成任何犯罪
335 2022.05.13 -
01:27
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的具体罪名有哪些
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主要包括下面14种罪名: 第一,非法排放、倾倒、处置危险废物罪; 第二,越境转移固体废弃物的犯罪,具体包括:1、进境倾倒、堆放、处置固体废物罪;2、擅自进口固体废物罪;3、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此罪是因为公民个人或者单
4,896 2022.04.15 -
01:12
行贿罪的主体是什么
行贿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也就是说,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并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都可以成为行贿罪的主体。根据我国刑法规定,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即为年满16周岁。行贿罪的主体,指的是行贿罪的犯罪主体,也就是可以犯行贿罪的人。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所谓行
1,459 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