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强制许可权又有哪些内涵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所谓专利权的强制许可,是指政府强制给予除专利权人之外的第三人实施某项专利的权利。 根据我国《专利法》的规定,可给予强制许可的情况共有三种: 1、专利权人未以合理条件在合理长的时间内许可他人实施,即具备实施条件的单位以合理的条件请求专利权人许可实施其专利,自专利权被授予之日起满三年后,未能得到许可的。(例如:一个电力公司发明了一种很先进的发电方法,并取得了专利权,你们公司想通过专利转让来实施其技术,但未得到许可,从专利权被授予之日起满三年后,仍未得到许可,那么就可以向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提出专利实施强制许可。 2、后一专利的实施有赖于前一专利实施的。 需指出的是,强制许可只适于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没有强制许可。取得实施强制许可的单位或者个人不享有独占的实施权,也无权允许他人实施,并且应当付给专利权人合理的使用费。 3、国家出现紧急状态或其他紧急情况,或者是为公共利益的非商业性使用。(比如今年我国突发非典,如果一家公司拥有治疗非典药物的专利技术,虽然有专利权保护,也可通过强制许可让其他公司生产。)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第四十八条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地方人民政府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应当会同同级相关部门采取措施,加强专利公共服务,促进专利实施和运用。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专利权的强制许可的类型包括以下几种:经具备实施条件的单位或者个人的申请获得的强制许可;在国家出现紧急状态或者非常情况时,或者为了公共利益的目的获得的强制许可;以及为了公共健康目的,对取得专利权的药品获得的强制许可等。
专利强制许可的条件有:专利权人自专利权被授予之日起满三年,且自提出专利申请之日起满四年,无正当理由未实施或者未充分实施其专利的;专利权人行使专利权的行为被依法认定为垄断行为,为消除或者减少该行为对竞争产生的不利影响的;在国家出现紧急状态或者非常情况时,或者为了公共利益的目的情况下。
-
专利权的公共利益强制许可范围有哪些
一般包括: 1、在国家出现紧急情况或非常情况时,如发生战争、自然灾害等情况; 2、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即指出于国防、国民经济和公共健康的需要。
2020.01.23 130 -
专利权强制许可期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的相关规定,专利权人自专利权被授予之日起满三年,且自提出专利申请之日起满四年,无正当理由未实施或者未充分实施其专利的,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根据具备实施条件的单位或者个人的申请,可以给予实施发明专利或者实用新型专利的
2020.03.04 318
-
专利权从属许可的内涵有哪些?
以下就是从属专利的强制许可内涵的相关回答从属专利也称改进专利,是指一项在后申请的专利是对另一项在先申请的专利的改进,它在采用在先专利技术方案的同时,又增加了新的技术内容,从而符合专利法规定的授权条件而
2022-06-13 15,340 -
从属专利强制许可的内涵是什么?
专利局依据发明创造成果之间的相互关系而颁发的强制许可。即前后两个专利权之间存在着技术上联系,利用后一项专利权(发明或实用新型)必须依赖于前一项专利权(发明或实用新型)的实施。中国《专利法》规定,在后一
2021-09-28 15,340 -
强制许可的专利权有哪些
专利法规定在以下情况下可以实施专利强制许可: 第四十八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根据具备实施条件的单位或者个人的申请,可以给予实施发明专利或者实用新型专利的强制许可: (一)专利权人自专利
2022-08-01 15,340 -
专利强制许可制度有哪些?
强制许可,是指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依照专利法规定,不经专利权人同意,直接允许其他单位或个人实施其发明创造的一种许可方式,又称非自愿许可。中国《专利法》和《专利法实施细则》均规定了“专利实施的强制许可”.
2021-08-22 15,340
-
01:05
可以适用实施强制许可的专利是
根据我国专利法的明确规定,可以适用实施强制许可的专利,只限于发明专利以及实用新型专利。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我国专利法规定的专利包括了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以及外观设计专利。其中,强制许可的适用范围不包括外观设计专利。专利强制许可主要针对的是,
2,605 2022.04.15 -
01:16
专利侵权行为有哪些
专利侵权行为指的是行为人指未经专利权人许可,实施其专利或假冒他人专利的侵权行为。专利侵权行为有:1、行为人故意制造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专利产品的行为;2、行为人使用发明、实用新型专利产品的行为;3、行为人许诺销售发明、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
1,627 2022.04.15 -
00:53
专利维权途径有哪些
专利维权的途径有三点,分别是: 1、自行和解,在双方平等协商的基础上,达成和解协议; 2、向专利管理机关申请调解和处理,依靠行政手段责令侵权者停止侵权并对其进行处罚; 3、向法院起诉,要求侵权者停止侵权并赔偿因侵权造成的经济损失。 发明和实
1,488 2022.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