损害商业信誉罪的处罚如何规定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罪,是指捏造并散布虚伪事实,损害他人的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给他人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行为。这里要把握捏造并散布虚伪事实这个条件,如果所散布的并非虚伪事实,将不能构成本罪。在具体的定罪量刑时,应着重区分本罪的行为,与对企业和商品进行正常舆论监督的行为之间的界限。尤其是揭露药品、保健品、食品等可能对人身有负面影响的舆论、专业意见,应当在有确切证据证明该舆论或者专业意见确为虚假信息、虚伪事实后,方可认为该舆论有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的性质。不宜在舆论或专业意见未被证明真伪的情况下,就以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为由实施刑事拘留或者。第221条规定,捏造并散布虚伪事实,损害他人的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给他人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二年以下或者,并处或者单处。需要注意的是,以上量刑标准均为法定刑。具体到个案的量刑,法庭会视证据情况、行为的严重程度、后果、行为人事发后的表现(如是否、是否认罪、是否赔偿、是否获得被害人谅解)来进行综合判断,即使成立,行为人通过认罪或者补救等方式,争取从轻或减轻的处理。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罪的处罚:捏造并散布虚伪事实,损害他人的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给他人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罪的处罚为:给他人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判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同时处或者单处罚金。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罪是指捏造并散布虚伪事实,损害他人的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给他人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行为。
-
哪些法律规定损害商业信誉罪如何处罚
法律在关于损害商业信誉罪的量刑处罚的规定为:犯本罪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单位犯此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处罚。这里的商业信誉,是指经营者在商业活动中的信用程度和名誉。
2020.03.06 91 -
损害商业信誉罪处罚
损害商业信誉罪处罚如下: 1、自然人犯此罪,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2、单位犯此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上述规定处罚。
2020.08.03 101 -
刑法对损害商业信誉罪的处罚规定?
刑法对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罪既遂的处罚规定: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罪、破坏生产经营罪、虚假广告罪、敲诈勒索罪、诈骗罪。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罪,是指捏造并散布虚伪事实、损害他人商业信誉和商品声誉、给他人的权益造成重大损失的行为。
2020.11.04 86
-
损害商业信誉罪如何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二十一条【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罪】捏造并散布虚伪事实,损害他人的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给他人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2022-06-12 15,340 -
损害商业信誉罪如何认定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二十一条【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罪】捏造并散布虚伪事实,损害他人的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给他人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2022-06-23 15,340 -
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罪如何罚处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二十一条【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罪】捏造并散布虚伪事实,损害他人的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给他人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2022-06-11 15,340 -
损害商业信誉如何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二十一条【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罪】捏造并散布虚伪事实,损害他人的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给他人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2022-06-23 15,340
-
01:09
侵犯商业秘密罪如何处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有关规定,侵犯商业秘密罪是指行为人侵犯商业秘密权利人的商业秘密,对其造成重大损失的行为,如果行为人泄露的商业秘密同时也是国家秘密,则按照其中的重罪定罪处罚。 该罪的量刑标准有: 1、侵犯商业秘密尚未造成严重后果或
581 2022.04.17 -
00:59
故意伤害罪如何处罚
故意伤害他人的行为要根据刑法中故意伤害罪来判处。根据刑法中的规定,故意伤害罪的定刑标准为: 1、犯故意伤害罪的人,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2、犯故意伤害罪的人,情节较重且致使人重伤的情形,判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其
1,308 2022.04.15 -
00:56
妨害公务罪如何处罚
妨害公务罪主要表现为以下四种情形:1、以暴力或者威胁的方法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行为;2、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执行代表职务;3、在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中,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依法履行职责;4、故
1,035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