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判决后还能要回钱吗?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可以申请法院执行。申请执行,应向人民法院提交下列文件和证件: (1)申请执行书。申请执行书中应当写明申请执行的理由、事项、执行标的,以及申请执行人所了解的被执行人的财产状况。申请执行人书写申请执行书确有困难的,可以口头提出申请。人民法院接待人员对口头申请应当制作笔录,由申请执行人签字或盖章。外国一方当事人申请执行的,应当提交中文申请执行书。当事人所在国与我国缔结或共同参加的司法协助条约有特别规定的,按照条约规定办理。 (2)生效法律文书副本。 (3)申请执行人的身份证明。公民个人申请的,应当出示居民身份证;法人申请的,应当提交法人营业执照副本和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其他组织申请的,应当提交营业执照副本和主要负责人身份证明。 (4)继承人或权利承受人申请执行的,应当提交继承或承受权利的证明文件。 (5)其他应当提交的文件或证件。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判决书下来后能改。改的前提条件是判决书有错误。一审判决书如果没有生效,可以向上一级法院上诉,由上一级法院改判;如果是二审判决书或者一审判决书已经生效,可以在6个月之内申诉,或者向检察院申诉,请求检察院抗诉。案件进入再审后改判。
两审终审后,判决已经发生了效力,省高院如何启动再审程序,要综合多方面的因素来考虑,通常情况下,再审申请是有由案件当事人提出的,也有法院在自检过程中发现,还有检察提出抗诉申请引起。但不管如何,要启动再审,并被改判的案件,需要符合下列标准,更容易获得改判支持:有新的证据证明原判决认定的事实有错误的;原判决适用法律确有错误。
-
法院判决后没钱需要父母还吗
法院判决后没钱不需要父母还。父母没有偿还子女债务的义务。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定,以及刑事判决、裁定中的财产部分,由第一审人民法院或者与第一审人民法院同级的被执行的财产所在地人民法院执行。法律规定由人民法院执行的其他法
2021.12.11 996 -
法院判决后,还能报案追回诈骗款吗
法院判决后还是可以报案诈骗的。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相关司法解释,对于处理经济纠纷案件时发现涉及犯罪的,不论是否已经处理完毕,均应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一般来讲,案件审理过程中,法院发现被告涉及刑事犯罪的,应当将线索材料移送至公安机关。案件已经审
2020.06.01 654 -
法院判决后还能决定逮捕吗
法院一般不可以先判后逮捕。为了使刑事诉讼程序顺利进行,相关机关会依法对犯罪嫌疑人采取羁押或逮捕等强制措施。所以强制措施的执行一般是为使侦查、审判等继续下去而采取的措施,一般会是在审判之前被逮捕。
2020.11.27 1,079
-
法院判决后还钱还能分期吗
法院判决后,如果对方申请了强制执行,在法院的主持下,可以和申请人达成协议,分期付被执行款项。 如果有能力执行,且法院不准许,则不能分期付执行款项。关于法院判决后能分期还么我的回答是对于暂时没有执行能力
2022-07-29 15,340 -
收到了法院判决还能拿回来钱吗
劳动者经过仲裁委员会处理,而且拿到裁决书的,那么劳动合同书和证据丢失,也不影响理赔的,但裁决书必须在。
2022-10-10 15,340 -
检察院移交法院后判决书还能撤回吗
不,公诉是指检察院代表国家对犯罪嫌疑人提起诉讼,双方都是检察院和犯罪嫌疑人,受害人无法控制程序的进展。《刑事诉讼法》第十五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追究刑事责任,已经追究的,应当撤销案件,或者不起诉,或
2021-12-05 15,340 -
借钱不还起诉到法院后还能要回钱吗?
不一定。首先,起诉前尽量收集对方的财产线索,起诉时一起申请财产保全,避免对方提前转移财产。其次,不要遗漏联合被告,尤其是分公司总部、一人有限公司、个人独资企业的关系。如果遗漏,可能会导致执行困难。最后
2021-10-26 15,340
-
01:07
法院判决离婚后还要办离婚证吗
1、法院判决离婚后不需要办理离婚证。当事人向法院起诉离婚,协议离婚的由民政局工作人员核实当事人双方的身份证件、离婚协议的内容后颁发离婚证,诉讼离婚是当事人通过法院出局民事调解书或者民事判决书解除当事人双方的婚姻关系,民事调解书一经签收即具有
12,916 2022.04.17 -
00:54
法院已经判决了还能告诈骗吗
法院已经判决了,不能告诈骗。可以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或先刑事后民事。如果正在审理的民事案件,人民法院发现涉嫌犯罪,且该刑事犯罪嫌疑案件确认的事实将直接影响民事纠纷案件的性质、效力、责任承担的,应当裁定中止审理,将犯罪线索移送有关公安机关或
10,046 2022.05.11 -
01:02
10年的钱还能要回来吗
已经过了十年的欠款是否还能要回,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判断。在欠款十年的情况下,要考虑是否已经超过了民法典规定的三年诉讼时效,如果超过被告将取得诉讼时效的抗辩权,将导致原告败诉的后果。但诉讼时效的抗辩权需要被告自己提出,法院不能主动释明,因此原告
5,500 2022.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