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合同期限到了不续签怎么办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劳动合同因法定情形顺延的,在顺延期限内无需续签合同,顺延结束后,双方可依据实际情况续签劳动合同。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五条规定,劳动合同期满,有本法第四十二条规定情形之一的,劳动合同应当续延至相应的情形消失时终止。但是,本法第四十二条第二项规定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劳动者的劳动合同的终止,按照国家有关工伤保险的规定执行。 第四十二条规定,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不得依照本法第四十条、第四十一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 (一)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未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或者疑似职业病病人在诊断或者医学观察期间的; (二)在本单位患职业病或者因工负伤并被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 (三)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五条劳动合同期满,有本法第四十二条规定情形之一的,劳动合同应当续延至相应的情形消失时终止。但是,本法第四十二条第二项规定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劳动者的劳动合同的终止,按照国家有关工伤保险的规定执行。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劳动合同到期未续签但劳动者继续工作,如果单位有异议的,可以提出异议,及时终止劳动合同,依法向劳动者支付工资和经济补偿金;没有提出异议的,视为双方同意以原条件继续履行劳动合同,双方可以及时签约,单位要依法付给劳动者相应的劳动报酬。
劳动合同到期,用人单位对劳动合同进行综合评估,决定是否续签。劳动者以书面方式对是否续签劳动合同进行意思表示。用人单位最迟应在劳动合同到期后的一个月内与员工续签劳动合同,如果超过一个月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双倍工资。
-
劳动合同到期不续签怎么办
用人单位不续签劳动合同是要给劳动者经济补偿的。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除了用人单位在劳动合同到期后以原条
2020.05.30 199 -
劳动合同到期不续签怎么办?
劳动合同到期后不续签的处理如下:劳动者自愿不续签的合同终止;存在法定事由使得劳动者无法续签的或用人单位不续签的应当按照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补偿;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按半年计算;存在非法
2020.11.09 97
-
签劳动合同期限到了公司不续签怎么办?
合同到期未续签,可要求用人单位支付双倍工资。另外,如果换的工作岗位与原劳动合同约定不一致,根据新的法律规定,如果劳动者未在一个月内提出异议,即为同意了用人单位调整工作岗位。如果不同意,应尽快提出书面异
2022-02-17 15,340 -
如果劳动合同期限到期了不续签怎么办?
劳动合同到期后可以重新续约,如果劳动者不想跟单位续约的话应该提前三十天告知用人单位。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七条规定,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在
2022-03-27 15,340 -
劳动合同期限到了公司不续签怎么办
劳动合同到期后用人单位不愿意续签的,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 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
2022-11-14 15,340 -
劳动合同到期不续签怎么办,劳动合同到期不续签合同
劳动合同到期不再续签,没有法律规定需要单位要提前30天通知劳动者,按照一般情况,企业会在劳动合同到期前与劳动者协商续签劳动合同事宜,用人单位不续签,劳动合同到期即止。 劳动合同期满,不续签劳动合同:
2022-05-06 15,340
-
01:15
劳动合同到期不续签怎么赔偿
员工与用人单位的劳动合同到期后不续签,是否需要进行赔偿,具体要分为两种情况来看:如果是用人单位不续签的,则需要向员工支付经济补偿;如果是员工选择不续签,则需要了解具体不愿意续签的原因,一般有两种情况:1.如果用人单位继续维持、或提高原有劳动
15,478 2022.04.17 -
01:08
劳动合同到期不续签有补偿吗
劳动合同到期不续签,具体可以分为: 1、用人单位在继续维持原来的劳动条件情况下,员工本人不愿意续签的,则用人单位无需作经济补偿;如果是所在单位降低员工原来的劳动条件,导致员工不续签的,则用人单位需向员工支付经济补偿。 2、如果是用人单位不愿
4,097 2022.05.11 -
01:22
合同到期公司不续签怎么办
根据劳动合同法相关规定,如果员工的劳动合同期满,公司不再与其续签,则公司需要对其进行经济补偿;经济补偿一般按员工在本单位实际工作的年限为依据,每满1年则需要向员工支付1个月工资的标准;工作满6个月以上但未满1年的,则需要按照按1年计算;未满
6,040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