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断是否构成使用假币罪,法律是如何规定的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一)客体要件 持有、使用假币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货币管理制度。持有或者使用伪造的货币的行为危害或已经危害国家货币流通秩序,妨害国家货币管理制度。 (二)客观要件 持有、使用假币罪在客观方面上表现为持有、使用伪造的货币,数额较大的行为。 1、持有,是指控制、掌握伪造的货币的行为。具体来说,它既可以是行为人把伪造的货币带在身上、藏在家中或其他地方,也可以是把伪造的货币委托他人保管,处于自己支配的范围之内。不管行为人持有伪造的货币的原因和目的是什么,只要能证明行为人确实掌握、控制了一定数额的伪造的货币,即符合本罪的行为特征。 2、使用,是指将伪造的货币冒充真币而予以流通的行为。一般来说,接受货币的对方并不知该货币属于伪造的货币,因此这种使用带有欺骗的性质。至于使用的具体方法,可以多种多样。如有的用以购买商品,有的用之偿还债务,有的借予他人,甚至有的充当赌资等。具体使用方法不影响本罪的行为方式特征。 (三)主体要件 持有、使用假币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即凡是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其持有、使用伪造的货币的行为都可构成本罪。 (四)主观要件 持有、使用假币罪在主观方面只能出于故意,即明知是伪造的货币而仍非法持有与使用,如受他人的蒙蔽、欺骗误以为是货币而为之携带或保管的,在出卖商品、经济往来等活动中误收了伪造的货币后不知道而持有或使用的等,因不具有本罪故意而不构成本罪。
符合以下要件构成持有、使用假币罪: 1、主体要件:主体是一般主体; 2、主观要件:在主观上必须为故意; 3、客体要件:客体是国家货币管理制度; 4、客观要件:在客观上表现为持有、使用伪造的货币,数额较大的行为。
-
如何判断是否构成出售假币罪?
行为人在主观上出于故意,一般为牟取非法利益,发不义之财的目的,客观上有以盈利为目的,以各种方式或途径,以一定的价格卖出伪造的货币的行为,且出售假币的总面额在4000元以上不满5万元的可以判断构成出售假币罪。
2020.10.09 114 -
如何判断是否构成持有假币罪
1、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 2、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货币管理制度; 3、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 4、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明知是伪造的货币而持有,数额较大的行为。
2020.04.10 85 -
如何判断是否构成运输假币罪?
判断构成出售、购买、运输假币罪的要件分别有:客体是国家的货币管理制度;主体是满足相应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主观上是故意;客观上有出售、购买、运输假币的行为。
2020.04.30 93
-
如何判断是否构成购买假币罪
构成出售、购买、运输假币罪要符合本罪的构成要件: 1、本罪的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 2、本罪主观方面是故意; 3、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的货币管理制度; 4、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出售、购买或者运输伪造的货
2022-07-11 15,340 -
如何判断是否构成购买假币罪?
符合以下条件即可判断构成购买假币罪: 1、犯罪主体为一般主体; 2、本罪在主观上表现为故意; 3、犯罪客体是国家的货币管理制度; 4、本罪在客观上表现为购买数额较大的、伪造的货币的行为。
2023-02-13 15,340 -
如何判断是否构成持有假币罪
危险驾驶罪是指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追逐竞驶,情节恶劣的;醉酒驾驶机动车的;从事校车业务或者旅客运输,严重超过定额乘员载客,或者严重超过规定时速行驶的;违反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规定运输危险化学品,危害公共安
2023-02-25 15,340 -
如何判断是否构成出售假币罪?
判断构成出售假币罪需要满足的要求有:该罪的客体是国家的货币管理制度;该罪在客观上表现为出售假币、数额较大的情形;该罪的主体是满十六周岁,具有完全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该罪在主观上是故意。
2023-06-14 15,340
-
01:14
持有、使用假币罪如何处罚
对于行为人犯持有、使用假币罪的,依法可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或单处罚金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涉嫌金额巨大的,依法可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涉嫌金额特别巨大的,依法可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
1,113 2022.04.17 -
01:09
使用假币构成犯罪吗
使用假币可能会构成犯罪。对于明知是假币而使用的犯罪嫌疑人,根据使用数额多少进行量刑,具体如下: 1、使用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金; 2、使用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二万
813 2022.11.21 -
01:13
挪用资金罪如何是如何定罪的
挪用资金罪,是指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数额较大、超过3个月未还的行为。或者虽未超过3个月,但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进行非法活动的行为。本罪所侵害的客体是公司、企业,
936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