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对买卖武装部队证件罪的立案标准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伪造、变造、买卖、盗窃、武装部队文件、证明书、印鉴,具有以下情况之一的,应根据刑法第三百七十五条第一款的规定,伪造、变造、武装部队文件、证明书、印鉴罪、盗窃、武装部队文件、证明书、印鉴罪的定罪处罚:(一)伪造、变造、买卖、盗窃、武装部队文件一件以上的;(二)伪造、变造、买卖、盗窃、武装部队军官证、士兵证、车辆驾驶证、车辆驾驶证或其他证明书的;(三)伪造、武装部队印鉴、盗窃、武装部队印鉴、其他证、车牌、车牌、车牌、车牌等。实施前款规定的行为,数量达到第(1)至(3)规定标准的5倍以上或引起严重后果的,应认定刑法第375条第1款规定的情况严重。
《关于办理妨害武装部队制式服装、车辆号牌管理秩序等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对倒卖武器装备罪的立案规定是: 1、非法出卖子弹10发、雷管30枚、导火索和导爆索30米、炸药1千克以上;或者不满规定数量,但后果严重的; 2、非法出卖枪支、手榴弹、爆炸装置的; 3、非法出卖、转让其他武器装备的。
中国刑法对买卖国家机关证件罪立案规定是:本罪属于行为犯,只要犯罪分子实施了买卖国家机关证件的行为,就构成犯罪,而不论其犯罪目的是否达到。所谓买卖,即对国家机关证件实行有偿转让,包括购买和销售两种行为。
-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倒卖武器装备罪立案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对倒卖武器装备罪立案规定如下: 1、非法出卖枪支、手榴弹、爆炸装置的; 2、非法出卖子弹10发、雷管30枚、导火索和导爆索30米、炸药1千克以上;或者不满规定数量,但后果严重的; 3、非法出卖、转让其他武器装备的。
2020.02.11 147 -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对隐匿邮件罪的立案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对隐匿邮件罪的立案标准:本罪是行为犯,只要邮政工作人员私自实施了隐匿邮件的行为,原则上就构成犯罪,应当立案侦查。私自隐匿邮件罪,是指邮政工作人员私自隐匿邮件的行为。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邮政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私自开拆
2020.10.24 131 -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对窝藏罪的立案标准?
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为其提供隐藏处所,提供财务的,帮助其逃匿的,构成窝藏罪,应当予以立案追诉。犯此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2020.01.25 160
-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对买卖武装部队公文罪的立案标准
伪造、变造、买卖、盗窃、武装部队文件、证明书、印鉴,具有以下情况之一的,应根据刑法第三百七十五条第一款的规定,伪造、变造、武装部队文件、证明书、印鉴罪、盗窃、武装部队文件、证明书、印鉴罪的定罪处罚:(
2021-10-12 15,340 -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对变造武装部队证件罪的立案标准
非法生产、买卖武装部队制式服装、车辆号牌等军用标志,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 (一)成套制式服装三十套以上,或者非成套制式服装一百件以上的; (二)军徽、军旗、肩章、星徽、帽徽、军种符号或者
2022-06-13 15,340 -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变造武装部队证件罪的立案标准
根据《刑法》第280条第l款的规定,伪造、改造或买卖国家机关的公文、证明书、印鉴的,必须立案。本罪是行为犯,行为者实施伪造、改造或买卖国家机关文件、证明书、印鉴行为,原则上构成犯罪,应立案追究。
2021-10-09 15,340 -
据此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买卖武装部队证件罪立案规定
伪造、变造、买卖、盗窃、武装部队文件、证明书、印鉴,具有以下情况之一的,应根据刑法第三百七十五条第一款的规定,伪造、变造、武装部队文件、证明书、印鉴罪、盗窃、武装部队文件、证明书、印鉴罪的定罪处罚:(
2021-10-09 15,340
-
01:04
新中国第一部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诞生于
新中国第一部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诞生于1954年。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举行,大会的一个重大贡献是一致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确定了中国
13,380 2022.04.17 -
01:10
非法使用武装部队专用标志罪量刑
如果单位或行为人实施了伪造、盗窃、买卖武装部队车辆号牌等专用标志的行为,情节严重的,就构成了非法使用武装部队专用标志罪。根据我国《刑法》的相关规定可以知道,非法使用武装部队专用标志罪主要有下面几个量刑幅度: 第一,如果犯罪情节严重的,依法判
2,046 2022.04.15 -
01:02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权利一切属于人民对吗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权利一切属于人民。 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
3,901 2022.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