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婚生子两人分手孩子抚养费交到什么时候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在原则上只要抚养子女到18周岁,之后父母就可以不用在继续抚养子女,也不用支付抚养费。不过如果在子女18周岁成年之后,尚在求学阶段,自己不具有独立生活的条件,同时父母又有能力继续抚养的,则还是可以继续支付抚养费。 1、无条件给付期限。从出生到18周岁为止。 2、有条件的不给付期限。一般指已满16周岁不满18周岁,依靠其自己劳动收入能维持当地的一般生活水平,父母可停止给付抚育费。 3、有条件的给付期限。一般是指尚未独立生活的成年子女;丧失劳动能力或虽未完全丧失劳动能力,但其收入不足以维持生活的成年子女;尚在校就读的成年子女等情形,父母仍应当负担抚育费。 按年支付有困难,可按月或按季度给付。现代社会进入大学学习,几乎成为人生必经的教育阶段,甚至有些子女还要求让父母出资巨额的留学费用,子女为此提起诉讼的也并不少见;父母抚养的子女仅指“尚在校接受高中及以下学历教育,或者丧失或未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等非因主观而无法维持正常生活的成年子女。”很明显,已将那些大学以上学历的费用排除在父母的抚养义务之外。此外,对于离婚前一方长期停付抚育费的,离婚后可酌情由一方补付一部分或全部抚育费。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从孩子出生之日起开始支付。孩子一出生,父母就具备了抚养的责任和义务。所以,此刻已经进入抚养期间。一方负担抚养费用的多少和期限的长短,由双方协议;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判决。
未婚生子抚养费的给付时间可以由孩子的生父或生母进行协商,协商成功的,按照协商的时间给付,协商不成功的,交由法院判决,法院一般是判决按月支付孩子的抚养费,不直接抚养方有一次性支付能力的,也可以一次性支付。
-
未婚生子抚养费什么时候给呢
我国法律并没有规定孩子抚养费什么时候给,具体由男女双方协商;如果是经过法院判决的,按判决书执行即可,对方不执行的,可以申请强制执行。 双方可以约定抚养费定期给付,有条件的可以一次性给付。
2021.01.11 89 -
未婚生子分手后孩子的抚养费问题
1.有固定收入的,抚育费一般可按其月总收入的20%至30%的比例给付。负担两个以上子女抚育费的,比例可适当提高,但一般不得超过月总收入的百分之五十。“月总收入”指工资总额,包括工资、奖金等。可申请法院调查令来调查。2.无固定收入的,抚育费的
2023.01.13 105
-
未婚生子分手后孩子抚养费交到什么时候
在原则上只要抚养子女到18周岁,之后父母就可以不用在继续抚养子女,也不用支付抚养费。不过如果在子女18周岁成年之后,尚在求学阶段,自己不具有独立生活的条件,同时父母又有能力继续抚养的,则还是可以继续支
2023-08-13 15,340 -
未婚生子分手后,抚养费交到什么时候
在原则上只要抚养子女到18周岁,之后父母就可以不用在继续抚养子女,也不用支付抚养费。不过如果在子女18周岁成年之后,尚在求学阶段,自己不具有独立生活的条件,同时父母又有能力继续抚养的,则还是可以继续支
2023-10-26 15,340 -
未婚生子两人分手孩子抚养费
1、抚养费给不起了可以用其财物折抵子女抚养费,也可以请求法院降低抚养费标准,父或母一方请求减少、中止给付子女抚养费的,应当举证证明本人的生活境遇发生变化,无实际给付能力。确无抚养能力的,如果对方提起诉
2023-07-30 15,340 -
未婚生子两人分手孩子抚养费要交多少
1、子女的抚养费,依据子女的实际需要、父母双方的负担能力和当地的实际生活水平确定。 2、例如给付方每月有固定收入的,一般是按固定收入的20-30%给付。如果有特殊情形的,可以请求增加或者减少抚养费。
2023-10-26 15,340
-
01:05
离婚小孩抚养费给到什么时候
夫妻离婚后,关于子女抚养费的计算和给付期限,我国法律作出以下几点规定: 1、父母需要承担子女的抚养费包括生活费、教育费、医疗费用等等; 2、双方可以协议对子女抚养费的数额和期限的长短做出约定,如果协议不成,则由人民法院进行判决。抚养费的给付
544 2021.04.25 -
01:08
未婚生子抚养费怎么算
目前我国法律尚未对非婚生子女的抚养费问题做出规定,实践中,可以参考法律对婚生子女的相关规定。一般而言,抚养责任是父母双方共同承担的。所以不直接抚养子女的一方,不管是男方还是女方,都要按约定给予抚养费。如果是一人抚养一个子女的,根据相关法律规
1,706 2022.04.17 -
00:50
两个人离婚孩子抚养费怎么算
两个人离婚,孩子抚养费的计算首先由双方协商。例如双方是协议离婚的,双方协商一致后将抚养费的支付标准、支付时间、支付方式等写进离婚协议即可。离婚协议对双方均具有约束力,其法律后果是通过行政手段是其效力得到国家认可。日后一方不履行离婚协议,则另
1,029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