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抚养费是按月付还是按年付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1.有条件的,可以一次性给付; 2.暂时不具备条件的,可以按月或定期给付,也可按季度或年度给付。 3、如果协商一致,一方可以承担全部抚养费的,如果一方抚养能力明显不能保障子女所需费用,影响子女健康成长的,则不可以。即使达成上述孩子抚养协议,如果过一段时间后,双方经济情况确有变化,子女的生活费和教育费确有增加或者给付的必要,一方仍可诉至法院,要求另一方承担抚养费。 4、抚养费的给付期限,一般应至子女十八周岁为止;十六周岁以上不满十八周岁,以其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并能维持当地一般生活水平的,父母可停止给付抚养费;在孩子成年后,尚未独立生活的成年子女生活困难的,父母又有给付能力的,仍应负担必要的抚养费。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小孩抚养费是可以按月付的。根据相关法律规定,父母双方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一方应当按照约定的期限、方式等支付相应的抚养费,协商不成的,由人迷繁育安判决。抚养费应当定期给付,有条件的可以一次性给付。
2023年孩子抚养费的支付标准是需要根据夫妻双方的经济情况,以及孩子具体的情况来确定的。如果双方是协议离婚,那么双方可以协商确定孩子的抚养费标准,这个协商的结果也是有效的,但是也要保障子女最低的生活水平。如果双方是通过法院诉讼离婚,法院在裁判确定抚养费标准的时候,一般会按照如下规则来裁判。一方有固定的收入,那么抚养费是固定收入的20%至30%之间。如果子女有特殊的情况,例如子女有重大的疾病,或者是子女需要出国上学等的,那么抚养费可以适当的增加。
-
小孩抚养费可以按月付吗
小孩抚养费可以按月支付。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子女抚养费的多少和期限的长短,由双方协议。双方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决。并且抚养费应当定期给付(一般为月付),有条件的可以一次性给付。
2021.01.07 106 -
小孩抚养费能够按月付吗
小孩抚养费可以按月付;也可以一次性给付,如果是一次性给的,以需要抚养子女到十八周岁为止,计算将子女抚养至十八周岁所需的抚养费总数并一次性给付完毕。
2021.02.18 135 -
孩子抚养费按月还是按年给
只要父母双方协商一致,孩子抚养费不论是按月还是按年给都可以,只要是定期给付就行。假若双方协商不一致,由法院判决,一般会判按月给付。子女抚育费的数额,可根据子女的实际需要、父母双方的负担能力和当地的实际生活水平确定。一个子女的,一般不会超过月
2020.08.14 637
-
离婚孩子抚养费是按月支付还是按年付
支付多少的小孩抚养费,一般先由男女双方协商解决,双方协商解决不了起诉到法院,法院会根据双方的经济能力、小孩的实际花费来判决。没有获得小孩抚养权的一方,每月支付小孩的抚养费是自己工资收入的20%----
2022-01-29 15,340 -
女儿抚养费按月付还是按年付
1.有条件的,可以一次性给付; 2.暂时不具备条件的,可以按月或定期给付,也可按季度或年度给付。 3、如果协商一致,一方可以承担全部抚养费的,如果一方抚养能力明显不能保障子女所需费用,影响子女健康成长
2023-07-26 15,340 -
离婚孩子抚养费是按月支付还是按年支付
支付多少的小孩抚养费,一般先由男女双方协商解决,双方协商解决不了起诉到法院,法院会根据双方的经济能力、小孩的实际花费来判决。没有获得小孩抚养权的一方,每月支付小孩的抚养费是自己工资收入的20%----
2022-02-17 15,340 -
3岁孩子抚养费按月付还是按年付标准
1.有条件的,可以一次性给付; 2.暂时不具备条件的,可以按月或定期给付,也可按季度或年度给付。 3、如果协商一致,一方可以承担全部抚养费的,如果一方抚养能力明显不能保障子女所需费用,影响子女健康成长
2023-07-26 15,340
-
01:11
2020年孩子抚养费给付标准具体的抚养费金额需要根据父母的负担能力、子女的实际需要等因素来确定。根据相关司法解释,子女的抚养费给付标准主要有以下三点:1、当事人有固定收入的,抚养费一般按其月收入的百分之二十到三十的标准给付;2、如果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子女的,抚养费可以
4,194 2021.03.24 -
01:03
2021年孩子抚养费支付标准2021年孩子抚养费的支付标准是需要根据夫妻双方的经济情况,以及孩子具体的情况来确定的。如果双方是协议离婚,那么双方可以协商确定孩子的抚养费标准,这个协商的结果也是有效的,但是也要保障子女最低的生活水平。如果双方是通过法院诉讼离婚,法院在裁
6,650 2022.04.17 -
01:27
有小孩女方离婚要付抚养费么夫妻双方离婚后,如果女方不直接抚养未成年子女的,女方需要支付抚养费。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规定:离婚后,子女由一方直接抚养,另一方应当负担部分或者全部抚养费。负担费用的多少和期限的长短,由双方协议;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决。前款规定
1,341 2022.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