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时谁上诉财产纠纷,有什么用?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经常有客户咨询我们,问谁先起诉对谁不好。好像有一个简单的道理就是谁先起诉,说明谁不理。但其实对于一个纠纷,谁先起诉并没有太大影响。假如从准备是否充分,以及选择受诉法院,作为原告起诉的一方,其实要略有优势。提起诉讼,必须了解相关法律法规,充分了解自己的权利。有两个管辖法院时,可以选择更有利的法院提起诉讼。对于准备好的证据,只有提前安排好才会发动诉讼。所以从实践的角度来说,我们认为做原告其实更有利于控制整个案件。离婚诉讼中的财产纠纷也适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七条离婚时,夫妻的共同财产由双方协议处理;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财产的具体情况,按照照顾子女、女方和无过错方权益的原则判决。 对夫或者妻在家庭土地承包经营中享有的权益等,应当依法予以保护。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这个要看具体情况。离婚官司中,先提出离婚的一方如果同时提出要分割夫妻共同财产,那么首先你要缴纳按照你们财产标的额的多少来缴纳诉讼费,所以首先提出离婚的一方在第一次离婚时如果提出分割财产的要求会比较吃亏,因为如果多方不同意离婚,诉讼费你负担的会比较多,再次,第一次离婚法院通常不会判离。所以最好先不要提出分割财产,因为如果法院判离得话,依然可以分割你们的财产。
离婚案件中,二审的诉讼费计算方法与一审案件基本相同,首先离婚案件每件交纳50元至300元。 其次涉及财产分割的,若财产总额不超过20万元,不另行交纳;超过20万元的部分,按照0.5%交纳。对一审判决不服提起上诉的,仅就上诉的那部分财产价值进行缴纳。
-
离婚后谁上诉在财产纠纷上有影响吗?
离婚时谁上诉在财产纠纷上没有影响,因为夫妻双方的财产先由双方协议分割;协议不成的,人民法院根据财产的具体情况,按照照顾子女、女方和无过错方权益的原则判决。属于男女双方的共有财产才能分割。
2021.02.11 86 -
上诉离婚财产纠纷费用怎么算
离婚财产纠纷上诉费用是每件交纳50元至300元。如果涉及财产分割,财产总额不超过20万元的,不另行交纳;超过20万元的部分,按照0.5%交纳。同与一审费用一样。
2020.11.14 95 -
离婚财产纠纷诉讼时效
离婚财产纠纷诉讼时效为三年。离婚时一方隐藏转移变卖损毁夫妻共同财产,或者伪造债务侵占另外一方财产的离婚后另一方发现有上述行为,有权请求再次分割夫妻共同财产,请求再次分割夫妻共同财产的诉讼时效为三年,自当事人发现之次日起计算。
2021.04.07 146
-
离婚财产纠纷上诉费用?
离婚案件中,二审诉讼费的计算方法与一审案件基本相同。首先,离婚案件每件支付50元至300元。其次,涉及财产分割的,财产总额不超过20万元的,不另行支付;超过20万元的,按0.5%支付。不服一审判决提起
2021-11-12 15,340 -
离婚财产纠纷上诉费用?
离婚财产纠纷也适用《诉讼费用支付办法》,上诉费用和一审诉讼费用计算方法相同。原告向法院起诉离婚或者上诉,人民法院作出立案受理决定时,会同时通知原告或者上诉人提前支付诉讼费。最后,人民法院确定了诉讼费的
2021-11-21 15,340 -
离婚财产纠纷诉讼费用由谁出?
离婚案件的诉讼费用,由原告预交。预交确有困难的,可以在预交期内向人民法院申请缓交、减交或者免交。原告在预交期内未预交诉讼费用,经人民法院再次通知后仍不预交,或者申请缓、减、免交诉讼费用未获人民法院批准
2022-06-01 15,340 -
离婚财产纠纷,诉讼费用由谁出?
离婚案件的诉讼费用,由原告预交。预交确有困难的,可以在预交期内向人民法院申请缓交、减交或者免交。原告在预交期内未预交诉讼费用,经人民法院再次通知后仍不预交,或者申请缓、减、免交诉讼费用未获人民法院批准
2021-05-27 15,340
-
01:09
离婚纠纷财产怎么分
夫妻离婚,财产如何分配可以由夫妻双方协商决定,如果由人民法院分割夫妻财产,一般是会平均分割。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相关规定可知,离婚时,夫妻之间的财产分配方式有以下几种:夫妻的共同财产,可以由夫妻双方协议处理,而属于夫妻一方的个人财
399 2022.05.23 -
00:53
离婚的财产纠纷有哪些
离婚的财产纠纷有以下这几种: 1、请求对离婚时已分割的房屋权属做再次分割; 2、离婚未经诉讼,离婚后一方反悔或拒绝按照协议履行约定;男女双方协议离婚后1年内就财产分割问题反悔而引发的纠纷,一方请求变更或者撤销财产分割协议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
828 2023.01.04 -
01:46
被起诉离婚时有财产纠纷,答辩状应该怎么写
被起诉离婚有财产纠纷,答辩状应该围绕对方起诉状中列明的诉讼请求来进行反驳。答辩状都是针对原告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来阐述自己的意见。如果同意离婚的话,双方只有财产方面的争议,那么应该先咨询律师,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通过列举证据,证明自己应得
1,253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