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人带凶器闯入民宅,被主人(17岁的学生)打伤或打死,有没有责任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甲人带凶器闯入民宅,被主人(17岁的学生)打伤或打死有责任吗?请尽快给我们答复,我代表全家表示忠心的感谢。答复:你好,对方带凶器闯入民宅的行为显然是违法的行为,但是主人将其打死就要具体的进行分析,首先分析是否属于正当防卫,正当防卫的本质是制止不法侵害,保护合法权益。实施正当防卫必须符合一定的条件;一、必须存在现实的不法侵害行为。二、不法侵害正在进行。三、必须具有防卫意识。这里的防卫意识包括防卫认识和防卫意志。防卫认识是制防卫人认识到不法侵害正在进行;防卫意志是指防卫人出于保护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的目的。四、必须是针对不法侵害本人进行防卫。五、必须没有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如果不符合以上条件的,那么就有两种可能一种是防卫过当,如果情节严重,即主任符合刑法规定的故意杀人罪的行为的,则还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建议你们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由公安机关进行侦察处理。(以上为本栏目编辑人员意见,)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私闯民宅要看侵入的是性质,如果是私闯民宅是为了寻衅滋事,被主人打伤,不构成伤害过错,将得不到赔偿。但是,主人也要有证据能证明自己是正当防卫,而且防卫不超过进攻的限度。否则,是要负防卫过当的法律责任。
-
私闯民宅被主人打伤主人需要负责吗
1、私闯民宅是违法行为,没有经过主人同意私自私闯民宅,而且对民宅的主人造成威胁的话,主人是正当防卫的不构成伤害过错,将得不到赔偿。 2、主人需要有证据能证明自己是正当防卫,而且防卫不超过进攻的限度。否则,是要负防卫过当的法律责任。
2020.12.06 422 -
民宅被主人打伤责任怎么算
私闯民宅要看侵入的是性质,如果是私闯民宅是为了寻衅滋事 ,被主人打伤,不构成伤害过错,将得不到赔偿。但是,主人也要有证据能证明自己是正当防卫,而且防卫不超过进攻的限度。否则,是要负防卫过当的法律责任。
2020.03.06 142 -
私闯民宅被打伤主人需要负责吗
私闯民宅被主人打伤,主人不一定需要负责,存在防卫时间的问题。如果犯人已被制服,在没有反抗能力的情况下行为人仍然对其实施“防卫”的话,则属于故意犯罪而不是正当防卫,需要负刑事责任。如果打伤的是正在,依法不负刑事责任。
2020.09.11 200
-
私闯民宅,被主人打伤,主人负什么责任?
1、私房是违法的 未经主人同意私自闯入民宅,并对民宅主人构成威胁的,主人正当防卫不构成伤害过错,不予赔偿。 2、主人需要证据证明自己是正当防卫,防卫不超过进攻限度。否则,要承担防卫过当的法律责任。
2021-11-21 15,340 -
带凶器闯入民宅怎么办
对私闯民宅的,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第四十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并处五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 (三)非法限制
2022-07-15 15,340 -
私闯民宅被主人打死, 主人会被追究什么责任
例如:私闯民宅盗窃被主人打死,主人会被追究故意杀人罪的刑事责任。如果主人在抓捕小偷过程中,遇到小偷的抵抗并行凶,严重并威胁主人及家人生命安全的时间,打死小偷属于正当防卫,不承担刑事责任。 相关规定:《
2022-04-24 15,340 -
私闯民宅被主人打伤主人要负责吗
私闯民宅要看侵入的是性质1、如果是私闯民宅是为了寻衅滋事,被主人打伤,不构成伤害过错,将得不到赔偿。2、但是,主人也要有证据能证明自己是正当防卫,而且防卫不超过进攻的限度。否则,是要负防卫过当的法律责
2022-05-30 15,340
-
00:59
打人没有伤会被拘留吗
打人没有伤会被拘留。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殴打他人的,或者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
3,889 2022.04.17 -
01:00
满16周岁打人轻微打伤
满16周岁打人轻微打伤,不构成刑事犯罪。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打架斗殴致对方轻微伤不构成刑事案件。只能治安处罚和追究民事赔偿责任。 一般轻微伤可以由公安进行调解,调解达成协议后不再处罚;若调解不成可处罚款或15天以下行政拘留。不 满十四
1,463 2022.05.11 -
00:57
老人闯红灯被撞死责任怎么分
老人闯红灯被撞死责任怎么分,可以报警让交警处理。交警会根据现场划分责任,根据交警出示的责任认定书给付相应的赔偿。具体涉及的赔偿金额,还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确定。交警介入以后,需要对事故的发生进行检查、勘察、鉴定等,然后分析发生事故的直接原因
3,003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