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向债权人索要欠款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客户恶意欠款债权人可以通过以下方式索要欠款: 1、协商方式:如果他人欠钱不还的,在约定的还款期限届满后,可以协商分期还款等。该种方式比较便捷,但是没有强制执行力的保障。 2、诉讼方式:如果无法达成一致意见的,债权人索要无果,可以携带身份证、户口本、起诉状和借条等证据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法院判决对方还钱,对方在判决书规定的履行期限内仍不还钱的,债权人可以在法院判决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两年内向做出判决的法院申请强制执行。该种方式有执行力的保证,但是用时较长。 3、支付令:债权人也可以直接向法院申请支付令来索要欠款。该种方式成本较低,但是容易失效继而转入诉讼方式。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三条,人民法院应当保障当事人依照法律规定享有的起诉权利。对符合本法第一百一十九条的起诉,必须受理。 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立案,并通知当事人;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作出裁定书,不予受理;原告对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诉。 《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一十七条,人民法院收到债务人提出的书面异议后,经审查,异议成立的,应当裁定终结督促程序,支付令自行失效。 支付令失效的,转入诉讼程序,但申请支付令的一方当事人不同意提起诉讼的除外。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欠款人失踪债权人,向失踪人的财产代管人讨债。如果欠款人的财产是夫妻共同共有,一方失踪的,配偶就有为对方还债的义务;或者债权人可以以利害关系人的身份,向申请法院宣告失踪,由法院指定财产代管人,债权人再向财产代管人请求债务履行。
债权人可以通过下列方式来追讨欠款:与债务人协商,达成还款的一致意见;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提交起诉状和证据材料;或者依法向有管辖权的基层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等。
-
欠债人如果死亡怎么办,债款向谁索要
欠债人死亡的,则以其遗产来偿还债务,如果其继承人继承了他的遗产的,则可以向其继承人主张还款。但其遗产的继承人只在遗产部分内承担清偿义务。超出债务人遗产的部分,原则上不再由其继承人承担。
2021.05.20 74 -
债务人去世后如何索要欠款
债务人死亡还能索要欠款。在民间借贷中,如果借款人死亡,那么出借人可以向借款人的继承人主张偿还,但需要注意以下问题:借款人死亡并不会导致债权债务关系的消灭,借款人死亡后,在划分其遗产时,须首先分割夫妻共同财产等。根据《民法典》和有关法律的规定
2021.02.13 250
-
欠债人如果死亡如何办,债款向谁索要?
《意见》第62条规定:“遗产已经被分割而未清偿债务时,如有又有遗嘱继承和的,首先由法定继承人用其所得遗产清偿债务;不足清偿时,剩余的债务由继承人和受遗赠人按比例用所得遗产偿还;如果只有遗嘱继承和遗赠的
2022-08-22 15,340 -
欠债人如果死亡该如何办,债款向谁索要?
《意见》第62条规定:“遗产已经被分割而未清偿债务时,如有又有遗嘱继承和的,首先由法定继承人用其所得遗产清偿债务;不足清偿时,剩余的债务由继承人和受遗赠人按比例用所得遗产偿还;如果只有遗嘱继承和遗赠的
2022-09-17 15,340 -
欠债人如果死亡应该如何办,债款向谁索要?
《意见》第62条规定:“遗产已经被分割而未清偿债务时,如有又有遗嘱继承和的,首先由法定继承人用其所得遗产清偿债务;不足清偿时,剩余的债务由继承人和受遗赠人按比例用所得遗产偿还;如果只有遗嘱继承和遗赠的
2022-09-08 15,340 -
死亡如何索要欠款,债务人失踪如何索要债款?
一、债务人死亡如何索要欠款根据《继承法》和有关法律的规定,死者的债务,由其遗产偿还。偿还之后,仍有遗产,剩下的由继承人继承。如果全部遗产不足清偿债务,在用遗产偿还之后,对剩下的债务,继承人没有代替偿还
2022-10-29 15,340
-
00:58
被欠款人是债权人吗
被欠款人就是债权人。借贷合同当中,享有请求他人返还借款的权利当事人就是借贷合同当中的权利人,也就是俗话所说的债权人。而负有返还借款义务的当事人,就是借贷合同当中的义务人,也就是俗话所说的债务人。一般情况下,出借一方就是权利人。如果出借一方将
1,997 2022.05.11 -
00:52
资不抵债欠款如何清偿
资不抵债欠款可以由债权人与债务人协商清偿,或者向人民法院提出破产清算申请,依照法律规定清理债务。债权人与债务人达成和解协议的,自和解协议执行完毕时起,债务人不再承担清偿责任。如果是个人资不抵债的,则其欠款应以个人的剩余资金偿还,或者个人可以
2,069 2023.01.04 -
00:53
如何起诉欠债的人
法院处理债务纠纷是最终的,具有强制执行力的解决方式。起诉欠债的人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准备好起诉状; 2、携带证据和起诉状到法院立案并且交纳诉讼费; 3、法院受理之后就会对被告进行送达,通知双方开庭审理的时间; 4、开庭审理; 5、法院判
510 2022.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