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炸罪的构成条件包括哪些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构成爆炸罪的条件有: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共安全,即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或者重大公私财产的安全。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对公私财物或人身实施爆炸,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即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一十四条 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一百一十五条 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过失爆炸罪的构成要件: 1、主体为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 2、主观上是过失; 3、客体是公共安全,即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重大公私财产的安全; 4、客观上为因过失引起爆炸,危害公共安全,造成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严重后果的行为。
过失爆炸罪的构成要件包括:客体是公共安全,即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重大公私财产的安全,客观方面表现为过失引起爆炸,危害公共安全,造成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严重后果的行为。主体为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人,主观方面表现为过失。
-
抢劫爆炸物罪的构成要件包括哪些?
抢劫爆炸物罪的构成要件: 1、主体为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 2、客体为公共安全和公民的人身权利; 3、主观上行为人具有行为的故意; 4、客观上为对枪支、弹药、爆炸物的所有者、持有者或保管者当场使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强行将枪支、弹药
2020.10.17 213 -
哪些条件会构成爆炸罪?
构成爆炸罪的要件包括:主体为一般主体;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侵犯的客体是公共安全,即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或者重大公私财产的安全;在客观方面则表现为对公私财物或人身实施爆炸,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2020.09.18 105 -
构成爆炸罪的条件有哪些?
构成爆炸罪的条件有: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共安全,即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或者重大公私财产的安全。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对公私财物或人身实施爆炸,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即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本罪在主观方面
2020.05.22 111
-
过失爆炸罪的构成条件包括哪些
过失爆炸罪的构成条件为: 1、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共安全,即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重大公私财产的安全; 2、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过失引起爆炸,危害公共安全,造成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
2022-06-11 15,340 -
过失爆炸罪的构成要件包括哪些?
过失爆炸罪的构成要件: 1、主体为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 2、主观上是过失; 3、客体是公共安全,即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重大公私财产的安全; 4、客观上为因过失引起爆炸,危害公共安全,造成致
2022-06-07 15,340 -
爆炸罪的构成要件有哪些爆炸罪的构成要件有哪些
一、爆炸罪的构成要件爆炸罪,是指故意用爆炸的方法,杀伤不特定多人、毁坏重大公私财物,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爆炸罪的构成要件如下:(一)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共安全,即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或者重大
2022-03-14 15,340 -
构成爆炸罪的条件有哪些?
构成爆炸罪的条件有: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共安全,即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或者重大公私财产的安全。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对公私财物或人身实施爆炸,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即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
2023-02-10 15,340
-
00:53
职务犯罪的构成要件包括哪些
职务犯罪的构成要件,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一个是主体要件,包括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国有公司、企事业单位中的国家工作人员、人民团体中的工作人员、受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的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的人员; 2、主观要件,是指行
3,311 2022.10.03 -
01:19
非法拘禁罪的构成条件有哪些
非法拘禁罪主要由主体、主观方面、客体、客观方面四个条件构成: 首先是主体,构成非法拘禁罪的主体属于一般主体,既可以是国家工作人员,也可以是一般公民。 第二是主观方面,构成非法拘禁罪,要求行为人有主观上的故意,意思是明知道自己的行为侵犯他人的
1,828 2022.05.11 -
01:40
累犯的构成条件有哪些
累犯的构成条件有三个方面: 1、从主观条件上:前罪和后罪都是属于故意犯罪,司法部门在设立累犯制度的目的主要在于遏制犯罪人的出现再次犯罪,因为刑法的主要任务是遏制故意犯罪者,把惩治犯罪分子、防止故意犯罪的人再次故意犯罪作为自己的目的。 2、从
5,262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