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奖金不兑现的可以追究法律责任吗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1、针对公司的奖励,是根据公司所在地的政策来进行补贴,如知识产权管理局、园区管委会等,每个地区政策有会有所分别。 2、针对发明人的奖励,《专利法实施细则》有如下限定: 第七十六条被授予专利权的单位能够与发明人、设计人商定或者在其依法制定的规章规则中限定专利法第十六条限定的奖励、报酬的方式和数额。公司、事业单位予以发明人或者设计人的奖励、报酬,按照国家有关财务、会计规则的限定进行处置。第七十七条被授予专利权的单位未与发明人、设计人商定也未在其依法制定的规章规则中限定专利法第十六条限定的奖励的方式和数额的,应当自专利权公告之日起3个月内发给发明人或者设计人奖金。一项发明专利的奖金最低众多于3000元;一项实用新型专利或者外观设计专利的奖金最低众多于1000元。由于发明人或者设计人的建议被其所属单位采纳而完成的发明创造,被授予专利权的单位应当从优发给奖金。第七十八条被授予专利权的单位未与发明人、设计人商定也未在其依法制定的规章规则中限定专利法第十六条限定的报酬的方式和数额的,在专利权有效时限内,实施发明创造专利后,每年应当从实施该项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专利的营业利润中提取不低于2%或者从实施该项外观设计专利的营业利润中提取不低于0.2%,作为报酬予以发明人或者设计人,或者参照上述比例,予以发明人或者设计人一次性报酬;被授予专利权的单位许可其他单位或者个人实施其专利的,应当从收取的使用费中提取不低于10%,作为报酬予以发明人或者设计人。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一般不会追究刑事责任,只是会判断超过规定利率的部分无效。但是如果放贷者套取金融机构信贷资金高利转贷他人,违法所得数额较大的则构成犯罪,会追究刑事责任。
-
放高利贷会不会被追究法律责任
单纯的放高利贷一般不会追究刑事责任,只是会判断超过规定利率的部分无效。但是如果以转贷牟利为目的,套取金融机构信贷资金高利转贷他人,违法所得数额较大的,构成高利转贷罪,会被追究法律责任,即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
2020.04.05 328 -
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力还是权利
追究法律责任的是权利,暂时因为某些原因没有追究责任,但是不排除以后可以提起诉讼追究责任的权利。这句话并不属于法律专业术语,也没有什么实质意义。行为人现在所实施的行为,不意味自己已经放弃对被开除者继续追究刑事责任或者民事责任的权利。保留追诉权
2020.10.23 959
-
公司奖金不兑现可以申请仲裁吗
公司不支付奖金申请仲裁是可以的有合同的,按合同约定,没有合同的,寻找证据证明工资标准必要时可以要求仲裁机构提请法院保全证据,查封公司有关发放工资的财务表格,以证明单位应发工资数
2022-07-01 15,340 -
狗咬伤人还可以不追究法律责任吗?
1.狗咬伤你朋友,这明显是侵犯了你朋友的人身权,应当承担侵权责任。2.狗作为狗主人的财产,对狗有着管理义务。由于管理不慎,所饲养的动物造成你骨折损害,狗的饲养人或者管理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这种情况下,
2022-03-23 15,340 -
放高利贷会被追究法律责任吗?
一、放高利贷是违法的吗 现在国家对民间资本已经开始放开了,您可以看一下新出的(放贷人条例),不是违法行为。所收的利息是不得高于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基准利率的四倍以内,而不是中国银行。现行贷款基准利率是5
2022-05-13 15,340 -
假冒专利罪追究刑事责任
假冒专利罪的刑事责任是这样的:一般会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单位犯本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法律规定处罚。假冒专利罪是指违反国家
2022-05-16 15,340
-
00:57
如何追究冒名签字的法律责任
如何追究冒名签字的法律责任,根据冒名签字的动机来定。如果是利用职务之便冒充签名,试图挪用公私财物的,那么就可能涉嫌挪用公款罪。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犯罪嫌疑人会被人民法院判
2,474 2022.04.17 -
01:03
违法强拆追究刑事责任吗
违法强制拆迁是否追究刑事责任,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判断。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和《刑法》的规定,行政机关违法强制拆除被征收人房屋的,侵犯房屋所有权人产权的,应当依法责令行政机关承担全面赔偿责任;如果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在强
1,203 2022.04.17 -
01:02
哪些情形可以追究缔约过失责任
以下情形可以追究缔约过失责任: 1、假借签订合同,恶意的进行磋商;假借指的是合同任意一方当事人根本没有与对方当事人签订合同的意思,与对方当事人进行磋商只是借口,旨在损害订约对方当事人的利益; 2、故意隐瞒与签订合同有关的重要事实、或提供虚假
1,454 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