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二审二审必须要改判吗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要依据具体的情况而定。二审改判几率高不高,需要看一审的具体情况和新的证据,如果二审中发现一审事实不清,证据不足适用法律不准确或者有新证据能推翻一审的,二审就会改判。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二百二十五条第二审人民法院对不服第一审判决的上诉、抗诉案件,经过审理后,应当按照下列情形分别处理: (一)原判决认定事实和适用法律正确、量刑适当的,应当裁定驳回上诉或者抗诉,维持原判; (二)原判决认定事实没有错误,但适用法律有错误,或者量刑不当的,应当改判; (三)原判决事实不清楚或者证据不足的,可以在查清事实后改判;也可以裁定撤销原判,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新审判。 原审人民法院对于依照前款第三项规定发回重新审判的案件作出判决后,被告人提出上诉或者人民检察院提出抗诉的,第二审人民法院应当依法作出判决或者裁定,不得再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新审判。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二审改判是不需要得到一审的同意的,二审是能够直接判决,但是要获得二审改判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果上诉人没有新的证据,二审改判的几率不是很大。二审改判的情形包括以下几种:1、原判决适用法律错误。2、原判决认定事实错误,或者原判决认定事实不清,证据不足,裁定撤销原判决,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审,或者查清事实后改判。3、原告诉讼请求无事实或者法律依据,原审判决却支持其诉讼请求。需要注意的是,在二审改判的情况下,一定程度上说明一审法院在案件事实认定及定罪量刑的裁量方面存在不足,会影响法院系统案件质量的考核结果。
第二次开庭不一定直接宣判。改判情况应当结合具体案情具体分析,如果没有新的证据不能推到原告证据的,法院一般维持原判,有新证据提交的,经法院审核后,按照证据真实性等可能重新宣判。
-
交通事故二审改判率高吗
需要根据案件情况判断。二审案件,如果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错误或者适用法律错误的,以判决、裁定方式依法改判、撤销或者变更;如果原判决认定基本事实不清的,裁定撤销原判决,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审,或者查清事实后改判;如果原判决遗漏当事人或者违法缺席
2020.02.14 242 -
交通事故二审改判会受影响吗?
交通事故一般为刑事案件、民事案件,刑事案件判决适用法律有错误,或者量刑不当的或者原判决事实不清楚或者证据不足的,可以改判。民事案件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错误或者适用法律错误的或者原判决认定基本事实不清的,可以改判。
2020.05.30 157
-
交通事故二审改判率高吗
交通事故二审改判率需要视具体情形而定,一般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的,以判决、裁定方式驳回上诉,维持原判决、裁定,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错误或者适用法律错误的,以判决、裁定方式依法改判、撤
2022-06-04 15,340 -
二审必须要开庭审理吗
二审不是必须要开庭审理,可以开庭也可以不开庭,具体情况如下: 1、民事诉讼法关于二审开庭的规定:第一百六十九条:第二审人民法院对上诉案件,应当组成合议庭,开庭审理。经过阅卷、调查和询问当事人,对没有提
2022-11-07 15,340 -
交通事故二审更改率高吗
交通事故二审改判率需要视具体情形而定,一般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的,以判决、裁定方式驳回上诉,维持原判决、裁定,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错误或者适用法律错误的,以判决、裁定方式依法改判、撤
2022-06-07 15,340 -
二审必须开庭审理吗二审程序
二审不是必须开庭审理,可以开庭也可以不开庭。具体情况如下:1、民事诉讼法关于二审开庭的规定:第一百六十九条:第二审人民法院上诉案件,必须组成合议庭开庭审理。经过阅卷.调查和询问当事人,对没有提出新的事
2021-10-27 15,340
-
00:56
抚养权二审改判的几率
抚养权二审改判的几率,要按照实际情况来定。一方要求变更子女抚养关系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支持:1、与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因患严重疾病或因伤残无力继续抚养子女的;2、与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不尽抚养义务或者有虐待子女行为,或其与子女共同生活对子女身
1,366 2022.04.17 -
00:57
二审刑事终审判决不服怎么办
向上一级法院申请再审。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认为有错误的,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当事人一方人数众多或者当事人双方为公民的案件,也可以向原审人民法院申请再审。向人大信访部门进行反映。可以向同级人民法院提出检察建议,并报
2,230 2022.05.11 -
00:55
离婚二审孩子抚养权改判几率大吗
二审改判未成年子女的抚养权的几率需要视情况而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规定,夫妻双方可以通过协议的方式改变对子女抚养权的分配问题。也可以通过诉讼的方式由法院进行判决。二审要想改变抚养权的归属问题,当事人可以通过证明对方不具
2,447 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