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化抢劫罪刑法将什么行为认定为犯罪中止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1、时间性。所谓时间性是指,必须在犯罪过程中,也就是犯罪实行阶段放弃转化型抢劫罪。如果行为人在实施暴力或以暴力相威胁行为实现了抗拒抓捕、窝藏赃物、毁灭罪证的目的后,实施的积极退脏或者恢复原状的行为并不能认定为转化型抢劫罪的中止。 2、自动性。所谓自动性是指行为人出于自己的意志,放弃了自认为本可以继续下去的转化型抢劫活动,其本质是能达目的而不欲。转化型抢劫罪要构成中止,行为必须是出于自己的意志放弃了非法占有他人的财物的犯罪意图,停止了暴力或以暴力相威胁的行为,这里所谓自己的意志,其内涵是丰富的,并不是简单的排除所有的客观因素,它包括行为人本人的真诚悔悟,对被害人的怜悯同情,他人的劝告,惧怕将来罪行暴露受法律的制裁,以及其他不足以阻止犯罪进行的轻微不利因素的影响等等。 3、彻底性。所谓彻底性是指行为人自动放弃犯罪意图,不论是主观心里上,还是客观行为上都是坚决、彻底的,而不是暂时中断。
《刑法》第二十四条,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 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一、转化抢劫从以下方面认定: 1、行为人必须实施了盗窃,诈骗,抢夺的犯罪行为,这是构成转化型抢劫罪的前提条件。 2、行为人必须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这是构成转化型抢劫罪的客观条件。 3、行为人当场使用暴力或以暴力相威胁的目的是为了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毁灭证据。 二、犯盗窃、诈骗、抢夺罪,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而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可以转化成抢劫罪。
盗窃罪、诈骗罪、抢夺罪犯罪会转化为抢劫罪,构成抢劫罪后,一般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如果有法定加重情形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
如何认定犯罪中为转化型抢劫共同犯罪
转化型抢劫共同犯罪的认定:首先有多人共同犯盗窃、诈骗、抢夺罪,然后犯罪分子为了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而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构成转化型抢劫罪的共同犯罪。
2020.05.14 113 -
偷窃转化为抢劫的犯罪认定
盗窃转化为抢劫的认定: 1、行为人已实施了盗窃行为; 2、转化抢劫的目的条件是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毁灭罪证; 3、转化的客观条件是当场使用暴力或以暴力相威胁。
2020.02.19 189
-
转化抢劫罪的犯罪中止如何认定
1、时间性。所谓时间性是指,必须在犯罪过程中,也就是犯罪实行阶段放弃转化型抢劫罪。 如果行为人在实施暴力或以暴力相威胁行为实现了抗拒抓捕、窝藏赃物、毁灭罪证的目的后,实施的积极退脏或者恢复原状的行为并
2023-07-13 15,340 -
什么是抢劫罪, 盗窃罪与抢劫罪能转化为抢劫罪, 哪些行为会转为抢劫
抢劫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强行夺取公私财物的行为。盗窃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盗窃的行为。盗窃罪可以转化为抢劫罪:根据刑法第269第规定,
2022-03-27 15,340 -
抢劫中止的鉴定,抢劫中止是犯罪行为吗
抢劫中止也构成犯罪。但是,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只要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式强行夺取公私财产,就构成抢劫罪。
2021-10-31 15,340 -
什么是抢劫罪啊什么犯罪会转化为抢劫罪
抢劫罪,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财物的所有人、保管人当场使用暴力、胁迫或其他方法,强行将公私财物抢走的行为。 我国法律规定,盗窃罪、抢夺罪还有诈骗罪在符合法定的条件的情况下都是可以转化为抢劫罪的。
2023-07-26 15,340
-
01:04
盗窃转化为抢劫的认定
盗窃转化为抢劫的认定,一般有以下的三个方面,具体如下:1、行为人已实施了盗窃行为;2、转化抢劫的目的条件是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毁灭罪证;3、转化的客观条件是当场使用暴力或以暴力相威胁。盗窃罪通常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
1,927 2022.04.17 -
00:58
犯抢劫罪的认定标准
抢劫罪的认定标准为: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抢劫公私财物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一般情况下,抢劫罪的数额标准为:抢劫数额在一千元至三千元为数额较大;数
1,481 2022.04.15 -
01:22
怎么认定抢劫罪
抢劫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强行劫取公私财物的行为。认定抢劫罪的标准具体如下: 1、客体要件,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和公民的人身权利。对于抢劫犯来说,最根本的目的是要抢劫财物,侵犯人身权利,只是其使用的一
8,218 2022.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