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土地使用权的期限是多少年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按照土地用途不同使用期限也不相同。 最高年限按下列用途确定: 居住用地七十年; 工业用地五十年; 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用地五十年; 商业、旅游、娱乐用地四十年; 综合或者其他用地五十年。 土地使用期限为土地使用权证上的土地使用期限减去该土地已经使用的年限,剩下的年限就是可以使用的年限,到期后可以申请续期。 取得土地使用权的土地使用者,其使用权在使用年限内可以转让、出租、抵押或者用于其他经济活动,合法权益受国家法律保护。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第十二条土地使用权出让最高年限按下列用途确定: (一)居住用地七十年; (二)工业用地五十年; (三)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用地五十年; (四)商业、旅游、娱乐用地四十年; (五)综合或者其他用地五十年。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按照土地用途不同使用期限也不相同。国有土地依照不同用途,使用年限分为以下几类: 1.居住用地70年; 2.工业用地50年; 3.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用地年限为50年; 4.商业、旅游、娱乐用地40年; 5.综合或者其他用地50年。 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期限届满的,自动续期。
房屋的土地使用年限是:住宅用地统一执行的土地使用年限为70年,工业用地、公益事业性、其他用地统一执行的土地使用年限为50年,娱乐用地统一执行的土地使用年限为40年。
-
房屋的土地使用年限是多少年
土地使用权是指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农民集体和公民个人,以及三资企业,凡具备法定条件者; 依照法定程序或依约定对国有土地或农民集体土地所享有的占有、利用、收益和有限处分的权利。 住宅的土地使用年限为七十年,自取得该地的土地使用权之时算起。
2021.01.04 167 -
房屋土地使用年限是多少年
房屋土地使用年限是:住宅用地房屋全国统一执行的土地使用年限为70年;工业用地、公益事业性、其他用地房屋全国统一执行的土地使用年限为50年;娱乐用地房屋全国统一执行的土地使用年限为40年。
2021.03.03 121 -
土地使用权的权期限是多少年
我国土地使用权的年限是:居住用地的七十年、工业用地五十年、教育、科技、卫生、文化和体育用地五十年、商业、旅游和娱乐用地是四十年,不同性质的土地,使用权年限不同。我国法律规定,土地所有权属于国家,个人只有使用权,使用权到期需要办理续期手续。
2021.03.22 154
-
房屋的土地使用权年限是多少年
住宅用地使用年限为:住宅用地房屋全国统一实施的土地使用年限为70年;工业用地、公益事业性、其他用地房屋全国统一实施的土地使用年限为50年;娱乐用地房屋全国统一实施的土地使用年限为40年。
2021-11-01 15,340 -
房屋土地使用权年限是多少?
房屋土地使用年限的相关规定如下: 1、居住用地七十年。 2、工业用地五十年。 3、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用地五十年。 4、商业、旅游、娱乐用地四十年。 5、综合或者其他用地五十年。 房屋产权到期
2022-05-22 15,340 -
土地使用证年限是多少年的房屋土地使用年限
房子土地使用年限的相关规定如下: 1、居住用地七十年。 2、工业用地五十年。 3、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用地五十年。 4、商业、旅游、娱乐用地四十年。 5、综合或者其他用地五十年。 房子产权到期
2022-06-02 15,340 -
房屋土地使用年限到期是多少年
商品房买卖中最重要的是两张证,土地证和房产证。房屋建筑产权的归属年限,包括:民用住宅建筑,商用建筑,工业用建筑。按建筑用类型有所不同,一般民用住宅建筑权属年限为70年,商用房屋建筑权属年限为40年。按
2022-08-03 15,340
-
01:20
征收土地的使用期限是多久征收土地的使用期限一般与征收的行为无关,而与土地的性质有关。而不同性质的土地的使用年限是有不一样的。如果是用来建造住宅的土地使用年限就是70年,用来建造经营性房屋的土地使用年限就是40年了。如果土地的使用期限满了之后,还可以自动续期。自然,
3,197 2022.05.11 -
01:13
商住用地使用年限多少年商住用地使用年限是50年。住宅用地全国统一执行的土地使用年限为70年,商住用地全国统一执行的土地使用年限为50年,届满后可以根据当时的地价水平补缴土地出让金,再次申请土地使用权。《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规定,土地使用权出让最
2,134 2022.05.11 -
00:56
私人宅基地的土地使用年限我国私人宅基地,主要是基于农村集体组织的成员权所分配得来。一般每户一份宅基地,此宅基地没有使用年限。宅基地是我国广大农民最根本的居住保障,因此宅基地使用权人不能将宅基地使用权进行转让,否则将无法保证农民的基本保障,极易造成社会流民问题。其次
1,867 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