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养关系公证处不能受理解除的情形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以下情况不能申办解除收养关系公证: 1、收养人与有行为能力的被收养人有一方不同意的; 2、无行为能力的被收养人的生父母有一方不同意的; 3、收养人与被收养人有一方患有疾病,生活不能自理的; 4、丧失劳动能力并在经济方面完全依靠被收养人维持生活的; 5、无行为能力或限制行为能力的被收养人其生父母死亡并无其他监护人的收养人。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一十四条,收养人在被收养人成年以前,不得解除收养关系,但是收养人、送养人双方协议解除的除外。养子女八周岁以上的,应当征得本人同意。收养人不履行抚养义务,有虐待、遗弃等侵害未成年养子女合法权益行为的,送养人有权要求解除养父母与养子女间的收养关系。送养人、收养人不能达成解除收养关系协议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以下情况不能申办解除收养关系公证: 1、收养人与有行为能力的被收养人有一方不同意的; 2、无行为能力的被收养人的生父母有一方不同意的; 3、收养人与被收养人有一方患有疾病,生活不能自理的。
以下情况不能申办解除收养关系公证: 1、收养人与有行为能力的被收养人有一方不同意的; 2、无行为能力的被收养人的生父母有一方不同意的; 3、收养人与被收养人有一方患有疾病,生活不能自理的; 4、丧失劳动能力并在经济方面完全依靠被收养人维持生活的; 5、无行为能力或限制行为能力的被收养人其生父母死亡并无其他监护人的收养人。
-
不能解除收养关系公证的情形有哪些
不能解除收养关系公证的情形有: 1、收养人与有行为能力的收养人一方不同意; 2、无行为能力的收养人生父母一方不同意; 3、收养人与被收养人一方患病,不能自理; 4、丧失劳动能力,完全依靠被收养人维持经济生活; 5、无行为能力或限制行为能力的
2021.11.19 211 -
收养关系解除的情形
1、收养人、送养人双方协议一致,同意解除的。但应当注意的,养子女年满十周岁以上的,收养、送养人协商解除收养关系的,应当征得本人同意。如果养子女不同意的,双方不得解除收养关系; 2、收养人不履行抚养义务,有虐待、遗弃等侵害未成年子女合法权益行
2021.02.20 243 -
不能解除收养关系公证的
以下情况不能申办解除收养关系公证: 1、收养人与有行为能力的被收养人有一方不同意的; 2、无行为能力的被收养人的生父母有一方不同意的; 3、收养人与被收养人有一方患有疾病,生活不能自理的; 4、丧失劳动能力并在经济方面完全依靠被收养人维持生
2021.02.20 138
-
收养关系公证机关不能受理解除的情形
以下情况不能申办解除收养关系公证: 1、收养人与有行为能力的被收养人有一方不同意的; 2、无行为能力的被收养人的生父母有一方不同意的; 3、收养人与被收养人有一方患有疾病,生活不能自理的; 4、丧失劳
2022-06-02 15,340 -
收养关系公证机关不能受理解除的情形有哪些
以下情况不能申办解除收养关系公证: 1、收养人与有行为能力的被收养人有一方不同意的; 2、无行为能力的被收养人的生父母有一方不同意的; 3、收养人与被收养人有一方患有疾病,生活不能自理的; 4、丧失劳
2022-06-13 15,340 -
收养关系公证机关不能受理取消公证的情形
以下情况不能申办解除收养关系公证: 1、收养人与有行为能力的被收养人有一方不同意的; 2、无行为能力的被收养人的生父母有一方不同意的; 3、收养人与被收养人有一方患有疾病,生活不能自理的; 4、丧失劳
2022-06-05 15,340 -
能解除收养关系的情形
根据《》26、27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解除关系: 1、养父母与成年养子女关系恶化,无法共同生活的; 2、收养人不履行抚养义务,有虐待、遗弃等侵害未成年子女合法权益行为的; 3、送养人行使对养
2022-08-22 15,340
-
01:13
怎么与养子解除收养关系
养父母如果要与养子解除收养关系,可以通过协议解除和判决解除两种方式进行;在养父母与养子解除收养关系时,如果养子是未成年人,按照法律规定,养父母不得与养子解除收养关系,但养父母和送养人进行协议解除的除外;如果养子已满10周岁以上,还需要征求养
2,117 2022.04.15 -
01:20
哪些情形可以解除继父母子女关系
出现以下情况之一的,可以解除继父母子女的关系: 1、继父母未与继子女长期共同生活,以及未对继子女长期抚养教育,则继父母与继子女只存在姻亲关系,如果其生父母与其继父母离婚,则继子女与继父母的关系自然解除; 2、继父母长期抚养、教育继子女,在生
816 2022.04.17 -
00:51
合同法定解除的情形
合同法定解除的情形包括:1、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2、在履行期限届满之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3、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4、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债务或者有其他违约
2,990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