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行为能力的认定有哪些法律依据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案件需要鉴定的,就必须鉴定。申请认定公民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应当由其近亲属或者其他利害关系人向该公民住所地基层法院提出申请。人民法院受理申请后,必要时应当对被请求认定为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公民进行鉴定。
效力待定民事法律行为的类型: (一)限制行为能力人实施的依法不能独立实施的双务行为; 相对人可以催告法定代理人在一个月内予以追认,法定代理人未做表示的,视为拒绝追认。 同时在法定代理人未追认之前,善意相对人有撤销的权利。 (二)无权代理行为; 无权代理行为的相对人可以催告被代理人在一个月予以追认,被代理人未作表示的,视为拒绝追认。 在追认前,善意相对人有撤销的权利。 (三)无权处分行为; 无权处分人处分他人财产,经权利人追认或者无处分权的人实施行为后取得处分权的,该行为有效。 (四)欠缺债权人同意的债务移转行为; 债务人将合同的义务全部或者部分转移给第三人的,应当经债权人同意。
-
民事诉讼侵权行为法律依据有哪些?
民事诉讼中的侵权行为一般包括有:对于人身权的侵权行为;对于财产权的侵权行为;对于知识产权的侵权行为等。《民法典》规定,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2021.01.04 281 -
哪些证据不能作为认定行政行为合法的依据
下列证据不能作为具体行政行为合法的依据: 1、被告及其诉讼代理人在作出具体行政行为后或者在诉讼程序中自行收集的证据; 2、被告在行政程序中非法剥夺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法享有的陈述、申辩或者听证权利所采用的证据; 3、原告或者第三人在诉讼
2020.02.17 264 -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继承遗产的法律依据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继承遗产适用《民法典》中继承有关法律,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有继承的权利,可以在继承开始后,获得应得的份额,其法定代理人不能代理其放弃继承权、受遗赠权。
2021.01.25 158
-
无民事诉讼行为能力人的认定依据有哪些
无民事诉讼行为能力人是指意思表示能力欠缺,无法独立行使诉讼权利的人,通常是指未成年人、精神病患者、弱智或痴呆病人。未成年人由于年龄限制,社会阅历浅、认知能力差,无法独立参加诉讼;而精神病患者、弱智和痴
2022-11-25 15,340 -
有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认定法律依据是什么?
1、我国《民法通则》的规定,第12条规定:不满十周岁的未成年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动。第13条规定: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动
2022-07-23 15,340 -
民事法律行为的依据有哪些
(一)主体要素:指参加民事法律关系,享受权利和承担义务的具有民事主体资格的人。 (二)客体要素: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有称标的,是民事主体之间据以建立民事法律关系的对象性事物,是民事主体追求的利益的反映
2022-11-15 15,340 -
无效民事行为有哪些法律依据?
无效民事行为指欠缺法律行为根本生效要件,自始、确定和当然不发生行为人意思之预期效力的民事行为。 无效的民事行为,从行为开始起就没有法律约束力。无需任何人主张,也不待法院或仲裁机构宣告,即无效。
2023-08-18 15,340
-
00:58
根据本讲违反哪些法律的民事行为无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出现下列的七种民事行为,会被认定为无效:1、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2、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依法不能独立实施的;3、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所为的;4、恶意串通,损害国家、
2,334 2022.04.17 -
01:10
转继承有哪些法律依据在我国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中,并没有规定转继承问题。但是在2021年1月1日生效的《民法典》中的第一千一百五十二条明确载明:继承开始后,继承人于遗产分割前死亡,并没有放弃继承的,该继承人应当继承的遗产转给其继承人,但是遗嘱另有安排
620 2022.04.17 -
01:07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年龄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相关规定可知,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即使是纯获利益的行为也不能独立实施。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实施
2,881 2022.04.17